从叙事手法、角色刻画、镜头语言解读《三傻大闹宝莱坞》

51剧情网 其他电影 133 0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间的大学故事。

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公然顶撞院长,并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用智慧打破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模范学生——绰号“消音器”的查尔图的不满,他们约定十年后再一决高下,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

影片就是从十年后寻找兰彻徐徐展开的,如果仅从故事内容解读此片,我想很难深刻领会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将从“叙事的手法、角色的刻画、镜头语言的呈现方式”这三个方面,从微观到宏观来为大家进行深度解读:

叙事的手法:双线的叙事手法、现实与回忆、交叉剪辑角色的刻画:法罕、拉加与兰彻及查尔图等角色的刻画都极具鲜明的代表,值得深思镜头语言的呈现:明快的色调加上独具特色的歌舞打造具有浓郁印度特色的喜剧片

从叙事手法、角色刻画、镜头语言解读《三傻大闹宝莱坞》

01、双线的叙事手法加上丰富的次情节、紧凑的剧情带来的是一场故事的饕餮盛宴

①开头设置悬念,营造紧张感,用插叙的方式道出回忆,采用回忆性的非线性叙事结构。

一开始,法罕迫降了一架飞机,就为了见主角兰彻。而拉加接到法罕的电话,没穿裤子跑出了家门,也是为了见兰彻。那么兰彻是谁,他们为什么那么迫切的想见他?这是一个悬念,不停的悬念和揭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电影中有两条线,一条是法罕和拉加寻找多年失踪好友兰彻的旅途故事,一条是这三个朋友在皇家工程学院的校园回忆,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切换自如,过渡得非常流畅。 相较于普遍的线性叙事结构,这样的非线性叙事结构更加的灵活自然,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保持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

“回忆中美好的校园生活”与“现在的真实的社会生活”构建成一种对应的隐喻关系,伴随几位主人公寻找兰彻的旅途,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对抗绵延到校园之外更加广阔的世界里。十年之后,一切物是人非,对观众而言,一种“社会现实感”油然而生。

②在寻找兰彻的过程中,创造多条故事线的矛盾冲突,在冲突中丰富完善人物形象。

在十年之后寻找兰彻的旅途中,有关贫富分化,有关阶级地位与身份问题,有关金钱与婚姻,一系列更丰富的社会问题被展示出来。将校园里的残酷规则沿着时间维度向前延伸,于是我们看到,找到好工作之后是挣大钱,买好车好房,娶漂亮老婆,做成功人士。反之,就是失败,就是不成功的人生。

在回忆中多条故事线的矛盾冲突剧烈程度不断上升,井喷式的爆发,创造出富有力度的高潮。对兰彻来说,雨天造电接生并获得院长认可是高潮场景;对法罕来说,说服父亲让自己去做摄影师是高潮场景;对拉加来说,跳楼自杀后领悟并获得工作及致谢兰彻,是高潮场景;对院长来说,死认男工程师女医生职业选择的他居然对婴儿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高潮场景。这种轰炸式的效果,更加丰富完善了人物形象。

在我看来,双线的叙述方式穿插多条故事线的矛盾冲突丰富完善了人物形象的刻画,同时让故事的情节呈现多种井喷式的高潮,矛盾冲突是观念的冲突,在冲突中去思考,去反思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从叙事手法、角色刻画、镜头语言解读《三傻大闹宝莱坞》

02、角色的刻画,不同的角色代表着不同的阶级,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向我们展示各种可能性。

①兰彻——遵从自己的内心,把知识学以致用,不畏惧权威,用新角度看问题的代表

影片的开端在校长以太空笔为例倡导竞争学习的时候,兰彻就成为那个打破条条框框的人,反问校长为什么在太空的时候不用铅笔。兰彻出生卑微、天资聪颖的他,在那所印度最好的工程学校里,充当起了反叛者的角色。他是对教条式教育方式的反叛,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关于老师提问机械装置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兰彻回答能省力的就是机械装置,而老师不认可兰彻的回答反而向他掷粉笔。

②法罕——有自己的爱好,可迫于家庭的压力和父母的期待,不得不违心的遵从父母安排的代表

法罕的爸爸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把他当工程师培养(工程师被认为是印度最高大上的职业),他在父亲的要求下选择了工程系,然而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却是学习野生动物摄影。法罕不喜欢工程学,没有学习探索的热情。追随心之所向,这是兰彻给法罕的忠告,最终法罕告诉了父亲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取得了父亲的理解,也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③拉加——被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被迫竞争、畏首畏尾却学业垫底的代表

拉加的爸爸瘫痪,妈妈积劳成疾,姐姐因没有嫁妆而嫁不出去,全家都将扭转命运的重任交给拉加。背负厚望的他,整日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之中。他把改变家庭贫穷的命运像是赌注一样全押在学习上,过度的紧张成为了他内心强大的压力,使得他没有办法真正学进他要学的东西。放下心中的恐惧,这是兰彻给拉加的建议。最终在拉加跳楼自杀后明白该如何抉择。

④查尔图——世俗意义上的标杆好学生,成功人士的代表

查尔图“消音器”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他代表的是那些一心一意要在竞争中获胜的家伙,那些不顾一切踩着别人脑袋往上爬还要对下面人呲牙裂嘴怪笑的小人得志。这种人是标杆类的学生,是对老师权威的绝对信奉,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为取得好的名次也是下足了功夫,十年后的生活也是有豪宅,豪车,漂亮媳妇等,在世俗的眼里他是优秀的,不过这种优秀使得他机械的成为了现实的一个工具,完全没有他自己的生命。

在我看来,在教育崇尚竞争的大环境中,我们可能是查尔图,可能是拉加,也可能是法罕。我们从没有真正去思考:自己是该迎合现有的教育机制,去做一名符合别人眼中优秀的你;还是享受学习的快乐,充分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一名成功的自己。

从叙事手法、角色刻画、镜头语言解读《三傻大闹宝莱坞》

03、镜头语言的呈现:通过熟练运用镜头语言、环境色调、视听技巧打造浓郁的印度风格的影片。①影片以鲜亮明艳的色调为主色调,渲染了一种活泼欢快的气氛。同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产生不同的环境变化。

从一开始的沿途风景,到回忆里的大学校园生活,基本都是鲜亮明艳的色调。在竞争残酷,压抑的大学里,主角的着装却是鲜亮的颜色,无不隐喻着兰彻是打破制度,跳出条框,倡导快乐学习的反叛者。在乔伊的葬礼上,瓢泼的大雨,是一种控诉,暗示故事的矛盾有一个激化。兰彻对教授发出灵魂的拷问,引导着观众对教育制度的思考。

在教授大女儿生产的时候,也有一处天气变化。狂风暴雨,水漫街道,赶不来的救护车,快要生产的孕妇,还有关键时刻的停电,无不渲染着紧张的气氛,一切迫在眉睫。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兰彻灵活的把知识学以致用,用车的电瓶改装发电,用吸尘器改装成工具顺利接生,才扭转了教授对他的看法。教授把象征优秀的太空笔给了兰彻。环境的变化更好的渲染了气氛,加深人物形象的刻画。

②镜头画面极为细腻,特写镜头的应用有力的渲染了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影片刚开始,画面先后出现对法罕的面部和手的特写:法罕的呼吸变得急促,表情紧张而焦灼,甚至连手在解安全带时也是略微地颤抖。这两处特写从侧面说明电话内容的极度重要性,同时,两个镜头也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增添了影片的神秘色彩,有力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法罕晕倒做铺垫。

在乔伊自杀时,兰彻三人撞开乔伊房门之后,镜头给了乔伊的双脚一个特写,表明乔伊在无望之后用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特写营造出一种恐怖、凄惨、甚至让人窒息的氛围,给人一种深深的沉重之感。

在拉加跳楼前的特写镜头把拉加的眼睛、泪水、面部表情、头部动作等展露无遗,强化了他的情绪,把他内心的绝望、无助、奔溃、矛盾、纠结、痛苦和挣扎表现到极致。家庭方面的压力,还有友情的割舍,退学信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③通过歌舞音乐来表现角色内心世界,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人物情感的渲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影片中的第一场歌舞《Aal Izz Well》,正是体现了学生们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的内心世界,但是一切都会好起来。充满活力的舞蹈,丰富的面部表情,通俗易懂的词句很好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歌词中的all is well,也是兰彻的名言,贯彻了整个影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过去。

影片中另一场歌舞《Zoobi Doobi》通过热辣奔放的舞蹈、变幻无穷的手势和眼神,复杂多变的舞姿,神秘动听的音乐和鼓点,迷幻如天堂的场景,一起演绎魅力四射的青春活力,使得电影在视觉和听觉上达到完美的结合。同时也渲染了兰彻和女主互生的情愫,为后来女主逃婚寻找兰彻埋下伏笔。

从叙事手法、角色刻画、镜头语言解读《三傻大闹宝莱坞》

总结一下: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部展示反思教育制度的电影,其中也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思。如果我们仅从故事内容来解读该片,实在过于局限。因此,本文就从三个角度,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地展示了该片的独特魅力。

在欢声笑语、嬉笑打闹的背后,影片也揭露了各种社会问题,如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自杀、贫富差距、拜金主义、等级制度等等,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

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又是什么?是否真正为了它而在努力?抛开恐惧,把握现在,追求卓越,追求自己的喜欢,生活就会逐渐变好,幸福也会不约而至。

标签: 印度电影观后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