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奇》没什么大场面,却是最近最好的科幻片?

51剧情网 欧美电影 95 0

  汤姆汉克斯最近和一只狗一个机器人演了一个末日废土的科幻公路片。

  在末日的世界观下,他没有家人和爱人,和这只狗和自己一手打造的机器人,组建起来了一个家庭。

  Apple TV上线后,豆瓣分数从8.3涨到8.4,想来是被感动得人越来越多。

  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汤姆汉克斯而去观看的人越来越多。然后发现,这虽然和预期的科幻大片不一样,但却被莫名其妙地某个点戳中了,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时的故事留住了他们,并将他们打动。

  


  《芬奇》的动作戏少有,大场面等同于没有,整个节奏平缓如洋,整体气质安静得像没有风吹过的海面。

  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出的,是这普世繁华中的平凡。

  这是一部温馨、感人、治愈、不会让你大哭却会让你心流泪的电影。

  第一层看上去,是关于环境的警惕,关于信任和友谊的深层次表达。

  第二层细想,是关于养育子女的特别父爱。

  第三层深挖,归根结底,讲的还是爱和人性。

  


  但回味过来,我们会发现,它的强大之处,在于敢于用滴水般的细节,触及一个垂死的世界。并用最后一个人类的结果,反看人类对世界的反馈。

  也正是这样的直面,让人感到后怕,开始反思。

  最疯狂的不是故事足够逼真,而是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甚至从我们现在的时间轴往后推演,几乎是一个极有可能会发生的故事。

  很多人说,眼泪,是从看到汤姆汉克斯教自己制造的机器人“人性”这一点开始不由自主地哗哗冒出的。

  《芬奇》,用一种清冷的反乌托邦叙事,在润物细无声中滴水穿石 。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芬奇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工程师,但他已经是最后幸存的人类之一。因为环境的恶化,汤姆汉克斯的身体每况愈下。

  在毁灭地球的灾难之后,唯二陪伴他的,只有一只其实本属于别人的狗,和一只协助工作的机器狗。

  他怕自己死后,没有人能照顾得好小狗,就造了一个有人工智慧的机器人杰夫,希望他可以代替自己,守护狗狗。

  在此之前,诸多母题都无非是在探讨,所有收集到的人类知识都被用于为后人类世界创造一个精心制作的人工智能。

  但《芬奇》却因为个人的选择在家庭宠物的未来幸福上,而有了催人泪下的锚点。

  


  大灾大难中,选择大我牺牲小我固然伟大。可当没有去能选择大我的余地的时候,谁又说选择小我是不可以的呢?

  更何况,汤姆汉克斯用人工智能来做狗保姆的想法,对于狗来说,已经是它的全部。

  于是,带着这种思考,再看向《芬奇》的故事,冰冷的基调也会被温暖融化。

  就好像所有的童话故事,只要小狗活着,幸福的结局仍然可能。

  人类对于生命的寄托,跨越了物种,放下了语言,只交出了沉甸甸的真诚的爱。

  在这一点上,家庭宠物代表着最后一刻从巨大的火球中跳出的希望,将会是《芬奇》开启的另一子题。

  


  鸡蛋里挑骨头,《芬奇》的科幻设定是极不讲究的。

  影片直接粗暴的使用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但没有解释机器人杰夫是如何觉醒,产生情绪和想法的。诸如此类不够严谨的细节还有很多。

  但作为一个软科幻来说,瑕不掩瑜吧。

  如果《芬奇》能说话,想来他会直接和你说,我的科幻是一种精神,不是设定。

  比如,Machine Learning在下意识看来,都是相对冰冷的数据化的。但在《芬奇》里,他和机器人的对话常常是带着情绪转变的长篇大论的。

  正因此,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复杂性。

  


  他的初衷是很有人情味的,他将狗狗看做了一个等同于自己子女的“生命”,在乎在未来没有自己的日子里,他可以继续活得悠然自在。

  哪怕无法拥有一切,至少别让他失去太多。

  在尽自己所能的条件下,让他得到最好的庇护。

  更不用说,在影片后期,当汤姆汉克斯对机器人说起狗狗的由来,他的人设光辉又跃迁了一阶。

  人性怕死,想救又无能为力,没救却心生惭愧,如果不做点什么总要负疚余生的人性本能,也在此刻昭然若揭。

  


  可人也是双标的。

  汤姆汉克斯制造了机器人,甚至赋予了机器人的自主意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把他当做陪伴狗狗的工具。

  所以他着急的时候会对他情绪化发火,觉得你明明有智慧能听懂我讲话,可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呢。我时间不多了,你再学不明白,我的狗怎么办呢。

  他对杰夫说,“我知道你昨天才出生,可你也该学着长大了”。

  这一点上,我们的心疼点转移,来到了机器人杰夫身上。

  亦因此,我们依稀明白了一些人类在口是心非的状态下,视角的难免盲区。

  


  这种心态,是他对机器人杰夫还需要很长一段学习才能成长起来的师者烦恼,却也是身为创造者对自己的愤懑。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太过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让一个孩子诞生然后让他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直接自力更生不说,还得养家糊口,照顾别人。

  可时间不给他机会,如果不想让他那么快面对死亡,感受痛苦,就只能用成长的痛苦将他炼成钢铁般的坚强。

  


  在汤姆汉克斯和机器人的关系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垂危之际老来得子的老父亲和牙牙学语还没有能力独自生存的孩子。

  老父亲的焦虑与脆弱,和孩童的天真与好奇,建构起父子教育体系里无形的网。这网里,有父亲望子成龙的心切,有儿子逐步传承的成长。

  老父亲的良苦用心,和孩童的涉世未深,交代出为何父子关系里总会有难以避开的冲突。

  老父亲的力量不及,和孩童的千斤顶大力,更是岁月敲打在二人相处旅程里的警钟。

  而这网的线头,又因末日下老父亲时日无多的天然压力,变得又紧又拧。

  父亲这个角色,说起来容易,学习扮演起来难,更不用说当重担从天而降,很多人尚来不及准备好的厚重感。

  于是,父亲的深沉,无言,严肃,冷冰,成为了东西方语境里难得的相似之处。

  


  他的重心落点,不是人类的求生,也不是文明的留存,而是人类把未竟之事寄托于机器人的那种悲壮性伟大和荒诞感哲思。

  这种交付的信任,传承的意志,在互相救赎的双向奔赴里,最终背着责任,掬起希望。

  不仅如此,这种羁绊,也转化了机器人和狗狗的关系。

  机器人是苦难的,是被安排着降生,是生来就被强塞了照顾狗狗的重任的。

  机器人受限于程序命令,不断尝试着承担这份任务。

  可狗狗却不接受这个会动的废铜烂铁组装体。

  生命和非生命体,到底是根据组成部分是有机物还是金属来界定,还是有意识和无意识来区分呢。

  不会有答案的。

  但是机器人给了自己的答案,用金属般的坚强意志,一次又一次地贴近狗狗,哪怕被屡次拒绝都没有放弃。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种坚持不懈是程序命令所强制于他的。

  但悖论在于,他又是有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他若不想,完全可以不必去遵守。

  他选择了去遵守,塑造了决心和毅力,承受了受伤,让一场逃亡,变成了一场旅行。

  因为陪伴,生死的紧迫感都无足轻重,沿途的过往都变成了欣赏风景的人间旅途。

  《芬奇》以一个糟糕的未来世界开始,却用许多温柔和关怀填满,最终刻画了难得的有如童话故事般纯净美好的单纯。

  来到结尾,机器人杰夫完成了汤姆汉克斯的愿望,替他看到了那座三番大桥,却也没有就此停步。

  因为他要接下来为自己而活,带着狗狗,继续向未知去探索和尝试。

  


  有一说一,《芬奇》的小成功,得益于汤姆汉克斯才华横溢的演绎。

  是他的表演,让我们认同主角芬奇的绝望。

  我们也是通过看到他对周围环境、他自己、他的狗、几乎所有事物的绝望,来保持我们对于影片的兴趣。

  而在认清这个未来世界是充满敌意且黯淡的时候,又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特有温暖。

  现代戏剧的最大悖论在于,我们想要感受事物,但我们又想假装我们在真实地、有机地、不受任何操纵地感受它们。

  事实上,我们明明都知道,这一切就是电影在操纵的。

  2021年,《芬奇》操纵了一份寒凉里的温暖,留给你慢慢品味。

标签: 芬奇 科幻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