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做这样的人》黑鸡汤第二期

51剧情网 其他电影 122 0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这是我们第二期聊这个话题了,没看过的参见第一期。

第一期里面我随便选了三个初中生的心声,那么这次继续往后。

初中生D:“我不想成为有偏见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人,不能因为他们的不同而去欺凌去孤立他们,你的一些不经意的话,可能会给别人的内心一种伤害,我们或许可以去接受去帮助,如果不想接触的话,不要去打扰他。”

我不想成为一个有偏见的人,想法很好,但真的很难啊。

什么叫偏见?

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看到完整的大象,他对着自己够得着,摸得到的一条象腿说,这就是大象。

这就叫偏见。

如果这个人能够看到整个大象的全貌还喋喋不休的说,大象就是一根柱子,又粗又长,那叫偏见么?

那不叫偏见,那叫睁着眼睛说瞎话。

睁着眼睛说瞎话通常都是有目的的,他知道他想要什么,他知道故意把大象描述成一条腿是为了什么。

只不过信息不对称,他知道,你不知道而已。

那么我们想一想,排除掉故意的之外,剩下的那部分真实的偏见,是你不想有就能没有的么?

股民说他不想对任何一只股票产生偏见,问题是,他得到的全部信息都是偏见呀。

没有偏见的信息他能得到么?所有的商业秘密,行业秘密都对他公开,这可能么?

事实上,持有偏见最容易被伤害的还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恰恰就是自己。

即便人是自私的,甚至人是歹毒的,他不在乎会不会伤害别人,他也不会不在乎会不会伤害自己。

问题是,依然有这么多人持有偏见,那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信息不对称的,而且没法对称。

舞台上本就有不同的位置,你站的位置很高,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大象的全貌,他站的位置很低,就只能看到大象的脚趾头。

如果要纠正他的偏见,需要把他的位置挪过来,可是挪不过来。因为挪过来需要资源。

这个舞台越往下座位越多,越往上座位越少,你告诉我怎么挪?挪了他,别人怎么办?

你说,他可以相信你呀,你站得高看得远,你告诉他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是,他如何信你?

前面我们说了,还有一种情况叫做睁着眼睛说瞎话,他怎么知道你不是忽悠他?

你看到了,谁都不想持有偏见,哪怕目的并不是那么富有同情心,哪怕目的是自私的。

可是没那么容易,真没那么容易。

初中生E:“我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开学进行了摸底考试,我考得很差,甚至有一门功课不及格,我不断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比别人差,我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不好好学习,就真的甘于落后,甘于平庸,做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吗?我不想落后,我不甘平庸,我也想做人上人,登上顶峰的人,迎来最耀眼的阳光,加油。”

这个学生的心声看起来是最接地气的,很实在,因为他这个还真是有办法执行的。

但是这里面也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想法很难普及。他也说了,他想做人上人,你注意这个词儿,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如果你说我要考100分,那是一个绝对概念。全班50个人,可以有50个100分,大家都是100分。

但是如果你说你要考第一名,这就是一个相对概念。第一名未必有100分,如果所有人都不及格,你考60就第一名了。

人上人对过去,就是人下人,你要在上面,就意味着一定有人在下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顶就那么丁点儿大地方,总不能都站上去,一起迎接最耀眼的阳光。

当然了,这不影响这位同学自己的大志。

但是,这里面真的执行起来,也并不是说只要不放弃就能登顶的。

你想没想过一个问题,现实中是只有一座山,大家都在登同一座山么?

当然不是。

现实中,是大家同时在登一万座山,有趣的是,每座山的海拔是不一样的。

你千辛万苦的登上一座山的山顶,这座山的海拔2000米,你很兴奋,但忽然发现,其实这是一座矮山,真正的高山海拔8000多米。

这是一个问题,你选了个什么山头直接影响你能否迎来最耀眼的阳光。

没完,问题多着呢。

除了山本身的海拔不同,每座山需要登的距离也不同。

这座海拔2000米的山,需要从海拔0米的位置登起,你要登2000米,才能到山顶。

而另一座海报6000米的高山,其实是个土包,它只有100米,你只要从5900米的高原往上走100米就登顶了,就能迎来比前者耀眼得多的光芒。

是不是很尴尬?

还没完。

即便是同一座山,北侧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你历经千辛万苦爬上去,忽然发现山的南侧,地势平缓,踩着台阶就可以上,甚至说不定,还修了一条缆车......,是不是一口老血喷出去?

当然还有很多黑鸡汤,就不继续打击了。毕竟这个想法已经算真的很值得鼓励了。

初中生F:“我不想成为一个被负面情绪围绕着的人,我对随便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散发”出来的人很反感,与其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散发出来,不如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正能量,一起阳光的过日子,我们需要正能量去引导别人,而不是负能量。 ”

对于什么是正面情绪,什么是负面情绪很容易理解,就不多做解释了。

但问题是,这个情绪是在什么情况下的,很重要。

我举一个例子,我很喜欢看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那里面谁最有正能量?虞啸卿,虞师的亲信队伍,所谓的亲兵,都是拿着捷克式冲锋枪,皮靴擦的锃亮。

你问他们有没有信心?当然有信心。吃得好,穿的好,军饷足额,跟着虞师,升迁快。

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没有经历过恶仗。

我让你顺水行舟,谁会没有信心呢?

反观谁没有信心?当然是死啦死啦带着的那支炮灰团。

他们武器装备落后,吃的差被克扣军饷,而且经常打的是有去无回的仗。

比如背水一战和日军死磕,比如从机场上救回英军。他们不一定能得到奖励的,有时候赢了功劳归别人,输了还要被军法处置。

所以看起来士气低落的一塌糊涂。但是有意思的是,双方有了一次合作。

就是把精英和炮灰们编成一个行动队,深入日军内部的榕树碉堡,在被抛弃,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他们整整死守了36天,很多人都是饿死的。

精英不愧是精英,表现得很优秀,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精英的韧性远不如炮灰团。

为什么?因为预期。

炮灰团习惯了被抛弃,习惯了身入险境,习惯了在看不见希望的情况下绝处谋生。

但是精英不习惯,他们没想过,我靠,还能这么惨,还能在正面迎敌的状态下,背后被自己人捅刀子。

所以他很容易就被打蒙了,也就是所谓的预期太高了,接不上现状这么低的地气。

所以这种时候你讲正能量,只会被伤兵们当段子听。

不是说你的出发点不好,也不是说你讲的道理不对,只是大家都清楚。大家清楚虞师不会来救我们了。这不是你能够通过引导改变的。

所以这个学生的想法很好,但是比较理想化,或者说,他的构思与真实战场的差距过大。

真实的战场是大家加油鼓励,然后一起迎接胜利,是这样么?

要真是这样那就是夏令营,不是战场了。

记住一句话,在真实的战场中,你需要什么,什么就是你的软肋。

如果你需要正能量,你需要鼓励,你需要加油,那么这些就是你的软肋。

一部需要加油才能跑的车,在战场上是有软肋的,只要没油它就跑不动了嘛。

所以真实的战场上,一旦别人发现你的需求,就会专打你的软肋。

你需要正能量的本质是什么?是你需要希望,是你需要光明。

那好,我就不给你光明。我把你拖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里,就像谢逊对付成昆。

谢逊本来就是瞎子呀,他要光明干什么?可成昆不一样。即便俩人不打,在黑屋子里关一辈子,成昆都会先倒下,因为他不习惯嘛,他需要光。

这种策略在真实的战场中非常常见。

你粮草不够,那就挂免战牌,死守不出,就是耗你;你明明是个陆地生物,那就把你拖到水里,不用打,憋都憋死了;你最在乎的是希望,那就让你彻底看不到希望,等你绝望了,自然就会出局。

所以《士兵突击》里面袁朗是怎么训练老A的?

他就是要你在任何情况下,全天候的作战,哪怕队友都死光了,彻底看不到希望,依然可以依靠本能,继续进攻。

算上上一篇的ABC,我们已经点评了六条心声了。

我没有泼冷水的意思,如果人家孩子写的不好,我就懒得评价了。

作为新玩家,小小年纪这么有志气很了不起,我只是作为老玩家,告诉你,按照你的目标玩下去,后面的关卡里会遇到些什么东西。

enjoy yourself,enjoy your game.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标签: 捷克电影观后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