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以前写的影评帖子集合在一起,看看时间流逝的有多快

51剧情网 其他电影 168 0

  切尔西大墙,去朋友家淘碟时,不知怎么就拿了这张碟,一直提不起劲看,差点错过。Ethan Hawke用平行剪辑的方式讲述了住在纽约一幢公寓里的N个混混艺术家房客的故事,剪辑得散淡轻松,极富诗意。现实的生活,美丽的梦想,夹杂在一起,这么多故事,却一点都不乱,戏份都差不多,每个人就讲那么点东西,当看完时,你却会觉得仿佛认识他们很多年似的。所有人的表演都非常精彩,可我只认识Uwa Thurman,谁让这个mm的眼眉如此清纯动人呢。

  欲望号快车,DAVID CRONEBERG的片子我不太喜欢,但却每次都会找来看,他就会拍变态,以前看过一部“狂犬病”,当然没有这部有名了。其实CRASH也一般,我总感觉他讲故事讲得不行,概念倒是每每能唬住人。在撞车中寻找性快感,这帮北欧佬仗着高福利,整天什么都不干,光琢磨怎么让下半身爽一把,变态到极点。

  日烦夜烦,又是讲变态的,这次是吸血症,JF的碟画质还行,可是光讲法语的时候有中文字幕,讲英文时就没有了,所以有一半的时间在练听力。故事讲得比较流畅,镜头很有张力,压抑,恐惧,血腥,很难相信是个女性导演的,演巴黎野玫瑰的那个BEATRICE DRLLE连句台词都没有,光琢磨怎么吃人了,演得有点过;VINCENT GALLO也够可以的,一看就是变态不说,最后的兽性大发也亏他演得出来,吃哪儿不好非吃那儿。根本就是俩野兽,确是绝配,不得不佩服CLAIRE DENIS的选角眼光。

  不可撤销,晕,就一个字。这片子形式感确实牛B,整个一倒拍长镜头,昏暗,血腥,平面字体的选择和编排也非常有特点。就这剧本,要是老老实实从头拍就一点意思没有了。MONICA BELLUCCI的强奸戏是宣传的重点,看看也没什么料,倒是她老公VINCENT CASSEL暴露得有够彻底。MONICA还是那么美,成熟的妇人好有韵味。

  见鬼,一直在琢磨李心洁怎么就能赢了吴君如呢?演的是挺好,可是我觉得还是不如吴大姐阿。剧本挺好的,最后的悬念还真让人紧了一口气,可是和李心洁配戏的那个眼科大夫,演的那叫什么阿,那帮鬼倒是个个挺有特点的。要是我是导演,我会安排李心洁最后逃不出劫难,一点希望没有才叫恐怖嘛。想起哥哥的“异度空间”来了,哥哥演得真不错,可是剧本不如“见鬼”来得有悬念。可惜。

  台北晚九朝五,“1974年以前 1984年之后出生的人不要走近”,买碟就是冲着这句宣传语。没去过台北,不知道台湾的同龄人是不是都是这种生活方式,但就某个侧面而言,感觉大陆也差不太多。戴立忍还是想讲太多东西,有沉迷性爱的,有守身如玉的,同性恋,滥交,网络性爱, ,哪种类型都有,其实哪种都没说清楚。杨谨华长得很乖巧,张兆志这个衰人演得还挺好,那个SUMMER BLUE是谁演的?身材真的很棒,就是脸长得让人不喜欢。黄立行的扮相也太土了,演得僵僵的,还自以为很酷。

  征婚启事,一部充满口水的电影。为了忘却恋人,一个PLMM决定登报征婚,可是她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个什么样的男人,倒是那帮男人个个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陈国富想借小小的征婚展现台湾的草根百业,世态人情,剧本够精巧,够刻意。这几乎是刘若英一个人和一群男配角的戏,所以就造成王朝明金士杰伍佰卜学亮等一干大老爷们(还有好多人,一下子想不起他们的名字了)相互飙戏,看着很爽,我觉得王朝明应该最后胜出,就是开头那个穿花衬衣抽烟喝酒满嘴槟榔还自称从事IT业的操作工。刘若英的演技真的没话说,好可爱的女人,很爱很爱你。

  地下,荒诞无稽,叙事宏大。EMIR KUSTURICA一个人在国际上拿的奖就能抵得过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第N代导演所能拿到的所有的奖,我觉得这和他作品中强烈和突出的意识形态观念密切相关,故事比镜头来得更动人。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此的颠覆和破坏还是很有快感,尤其是后半部,笑声里有掩饰不住的苍凉和悲哀,深深的怀疑,深深的失望。充满欺骗和谎言的不幸的巴尔干,地上地下都是一群疯子。看完后,彻底对政治失去了兴趣。

  春光乍泻,要不是哥哥的死,恐怕不会再看一次。记得第一遍看的还是VCD呢,我其实好怀念那个看DVCD的时代,那时找部好片子可难了,难得一部看了又看,会很庆幸,很珍惜。现在满街的DDVD,满街的好片子,可是好像只顾着买,看得反而不认真了,瞧瞧那些所谓的谍报吧,真怀疑那帮人到底爱不爱看电影,光记个片名和碟商就敢报!记得有人说这是部爱情电影,其实跟同性恋无关。同意,又不同意。同性恋是很特别,但这和社会的接受程度有关,同性恋最高兴的无非就是被看作普通的一份感情,没有异色的眼镜,没有排斥的目光。那不就是“春光乍泻”这样的吗?王家卫才是能讲故事的高手,一个根本没什么故事的故事能被讲成这样,你说牛不牛?梁朝伟和张国荣,喜欢,这才叫演戏!!!张震好好学学。很喜欢片名的字体设计,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翻译成“happy together”,这哪跟哪啊?

  金鸡,好片子,据说是为吴君如度身打造的,又是一滴水珠折射天下的模式,只是这次折射的是HONGKANG。香港最近是怎么了?搞得很衰似的,拿妓女出来作伟哥。差点没认出黄日华,他演得好温馨,好伟大,几乎为他流英雄泪。刘德华是又脱又裸又叫床,这恐怕是他演得最绝的一个角色了,一点没有惯常的拿腔拿调。陈奕迅还是爱耍宝,小白猪,哈哈哈。曾志伟好像发挥的空间不大。胡军,纯爷们。最牛B的还是梁家辉,数学陈教授淫光闪闪。吴君如,胸大无脑的傻大姐能演成这样(胸是不是真大不能确定,她BF陈可辛还说是假的呢),也确实够卖心卖力,输给李心洁真是冤大了。尤其是那套醉拳,非一般人所能为也。很搞笑的片子,但不是很弱智随便的笑,也不是很悲凉绝望的笑,是很温馨,很乐观,很健康,很有想法的那种。

  亲密,就是想看看里头的床戏,结果发现男女主角一般都不用床,直接拿地板撒气。其实拍得真的很不色情,太真实了,没什么美感。剧情拍得还行,一个几乎秃顶的中年男人和一个略有发福的中年女人用实际行动检验了一下由性产生爱的可行性,就是里头好多情节始终弄不明白,比如一开始KERRY FOX怎么就找到MARKRYLANCE呢?就因为他那个性感的秃头?还有KERRY FOX的老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他老婆红杏出墙?法国人真厉害,第三者居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和原配老公直接探讨偷情的细节问题,根本坚持不了几分钟的还敢海夸自己技巧多牛B,那被戴绿帽子的也很绅士地摆出一副爱咋咋地的模样。还有那对老少恋,怎么都弄不清楚是咋回事。我能理解导演全片的意图,但是,说真的,我很怀疑地说,假如没有那些几可乱真的床戏,就这水平的电影能有这么大名气吗?这个问题同时也可以问问那部著名的“操我”。

  杀手阿一,看过好多变态的电影了,但是像这样全片就没个正常人的绝对罕见。虐待和被虐待,三池崇史不知用了多少桶猪血才完成这部电影。日本人在变态方面其实一直是很有潜力的,捣鼓些巨恶的场面出来,我相信不成问题,但是在人性的深入刻画方面,就往往比较扯淡了。“大逃杀”其实也很概念化,“杀手阿一”我看几乎就没这方面的深度。但是得承认,感官还是被刺激得挺爽。

  狂恋大提琴,买了好久的碟一直都没看,直到昨天第n个mm跟我说“我每看一遍就哭一遍”。盛名在外,真的很副。当然我还是很坚强地把热泪憋回了血管。作为音乐传记片,本片以姐妹之情切入出人意料。EMILY WATSON的演技就不用再多说了,总觉得她的脸掺和了幼稚,疯狂,神经质,怜悯,高贵等多种复杂的气质,真的是一言难尽。RACHEL GRIFFITHS在本片中的演出也并不输于前者,内心的微妙变化细致必现。很喜欢本片的摄影,总感觉镜头里溢满音乐。狂恋大提琴,这个翻译太差劲,还是“她比烟花寂寞”强一些。

  人人爱上我老婆,有个作电影明星的老婆是件烦心事,自家老婆和别人打个啵还是小KISS,问题是还得脱光了和不怀好意的男主角拍亲热戏,这作老公的怎能不急火攻心?何况,还有欠扁的影迷说看到老婆的床戏会产生生理反应。拍床戏那段也就是法国人才能演得出来,还有演开花那段,巨搞笑。CHARLOTTE GAINSBOURG和YVAN ATTAL现实生活中就是夫妻,所以演来轻松自在。TERENCE STAMP扮演的怀春老头很有魅力。看到中间,还发现一直很喜欢的哥哥的《我的心里没有她》居然是里面的插曲,怪不得“眼眉只为你画”呢。

  爱上我小妈,弗洛伊德的变态理论是多少电影的原点阿。这种题材的片子要么拍得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要么笑得眼泪鼻涕答答滴,这部电影属于后者。我不太相信所谓的恋母情节,因为在最好的岁月里,我的眼光和口水从来没有离开过身边的青葱mm。但是15岁的OSCAR却开始不知死活地和他老爹争夺起主演过异形的SIGOURNEY WEAVER来(天哪,她也能叫女人),为此作尽了傻事。不过,老外发育的早,受教育也好,15岁的OSCAR看上去比25岁的我也差不了多少,郁闷ing。片中另一只狂吃嫩草的母牛,BEBE NEUWIRTH倒也坦率,对WEAVER一语道出诱走OSCAR第一次的原因:他对生活充满热情。

  色即是空,韩片我看得很少,受不了那帮把脸整得像雕塑的高丽mm。说真的,我的野蛮女友在我看来也就just so so(这么说不知道会不会被人拍死),倒是对满街故弄玄虚煞有介事欲盖弥彰的韩国三级印象颇深。色即是空整个就是用屎尿屁堆起来的,笑到下巴一直砸到地上,衰到极点的苦瓜脸最终依靠一条道走到黑的爱情观战胜了花花公子。虽然好多桥段似曾相识,但是H段子还挺有创意的。最后男主角照顾流产mm那段挺煽情的,一下子突然被感动,也说不清是为什么。

  机动部队,一直希望老杜重振雄风,看来又落空了。不能说制作不认真,不能说演员不称职,可是老杜什么时候变得不会讲故事了,故弄玄虚地搞丢一只枪,一条线拉出黑帮,一条线拉出警察,然后呢,松松散散打个活节?也不知道编剧怎么想的。看的时候一直给人感觉背后的故事应该很扎实,但结局却让人失望。欲言又止,语焉不详,不想把话说尽,可也不能过高估计观众的想象力。想黑色一点,似乎又没能黑起来。林雪演得好卖力,角色也讨巧,这回总算出头了。任达华也不知怎么搞的,他演个什么友情客串的小角色时总能出彩,这回轮到演主角了,却变得没什么特点。想起枪火,最近又温习了一遍,还是很喜欢。

  东京日和,看过荒木经维很多作品,从我非专业的眼光来看,他就是个变态,一个对脐下三寸狂按快门的色情摄影家。没想到,这个猥琐男(竹中直人饰)居然能有这样的福气,取到中山美穗这样的美丽LP,唉,老天在关键的时刻总是选择把眼睛闭上。他爱她,她也爱他,但他却从未真正走进她的心。在她走了之后,他用镜头继续诉说思念,时间似乎永远停留在东京煦暖的日光下。平缓宁静的镜头真的好打动人,一想起他们在大石头上弹钢琴那段,我的心每每都会变得很湿润。

  昨天,这是贾宏声唯一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演自己嘛,就很难说是演技的问题,是勇气的问题。倒是他父母挺不容易的,电影中和电影外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没有人性的儿子根本就是个悲哀,可是你还是得拯救他!张扬有眼光,选这个题材;但是没拍好。他将贾宏声的故事概念化了,变成了亲情战胜毒品,其实他连亲情为何战胜毒品都没能说清楚,从剧情上看,似乎精神病院的束缚带对贾宏声的帮助更大些。将贾宏声变得没有人性的并不完全因为是毒品,而拯救他的也并不完全是亲情。某些细节的把握方面更显出导演的能力不足来,父亲穿牛仔裤那段差点就被拍成喜剧。套拍话剧的手法反而减弱了剧情的感染力,造成贾宏声父母的台词总是念的很话剧,拿腔拿调。为什么不能彻底写实主义呢?

  非常突然,很另类的港产警匪片,甚至都不能被称之为警匪片,因为从大多数时间里看,似乎是一个关于警察的爱情故事,穿插了些杀人越货抢劫强奸的罪案而已。但是在临将结束之际,各人的命运开始向左转,向右转。刘青云,没话说,尤其是在车里模拟任、蒙两人对话一段,情趣横生。任达华没能比拼过刘,还可以更好,也许是角色的原因。林雪拥有几乎耀眼的表演,顺手还狠狠臭了一把大陆。印象最深的细节是刘青云拿钥匙开蒙mm家的门,而没有直接拿脚踹,内心的挣扎和侥幸毕露无疑。

  因父之名,完全是因为戴刘易斯才看这部电影。从我的左脚开始记住这张脸,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法庭上那句几乎脱口而出的FUCK足以再次证明刘易斯表演的伟大。这并不是一部政治电影,也并不仅仅局限于父爱对叛逆的拯救。父亲的博爱和虔诚不足以说服戴刘易斯,甚至不足以拯救自己;而拥有完整独立人格的共和军骨干虽善恶分明,却是视他人性命为草芥;国家机器的无能和黑暗则注定了最后的妥协。搞不懂爱尔兰不列颠之间的仇怨谁对谁错,只知道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扮演父亲的PETE POSTLETHWAITE以后又在非常嫌疑犯里见过一次;埃玛汤普森在剧中扮演律师,她的脸,一看就是特悲天悯人那种。

  魔法阿妈,比宝莲灯强好多,比千寻差得远。比千年女优。。。不好意思,还没看过!台湾腔的普通话小孩讲起来,柔柔软软的,很可爱。就是立意比较浅,最多也就是到加强亲人间的沟通和城乡互动的层次,没有宫崎骏那种天下宇宙的胸怀。从传统迷信招魂弄鬼角度来卡通一把也算是结合传统文化的一点突破,除了阿妈和阿民哥,其他角色的造型比较一般化,尤其是那些鬼,完全可以更有想象力一点。

  性书大亨,记得刚发育的时候,花花公子代表着美国文化中最令我着迷的一面,那只戴了领结的流氓兔几乎可以在一瞬间唤起我无数美妙的性幻想,哇,好多PP的裸体MM!(直到现在我都没搞懂,国内那么多花花公子牌子的东西和那本著名的杂志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明白花花公子在美国也就只能算是一本很克制的杂志,那些打了好多灯光,用了好多PS修饰的MM渐渐再也无法激起我的兴趣。看来WOODY HARRELASON跟我的感受差不多,所以才卷起袖子搞了这本HUSTLER。MILOS FORMAN功力果然深厚,一套太极绵掌徐徐施展出来,居然将HARRELASON拍成了一个挑战传统保守虚伪,追求自由民主真爱的个性人物。HARRELASON的演技无懈可击,不过最令我感喟不已的是COURTNEY LOVE(KURT COBAIN的LP,江湖人送绰号“摇滚寡妇”是也,据说这位朋克大嫂性欲狂强!),这具最肮脏的肉体却拥有最执着的爱情,像个天使一样上天堂。如此演技,虽有FORMAN后天栽培之功,但这般天分确实也是深不可测。里面还有EDWARD NORTON,当年的翩翩白面小生,实力与青涩同在,风度与傻气并存。

  无主地带,很震撼,尤其是最后一个镜头,屁股下压着颗地雷的士兵无助地慢慢死去,那一刻,上帝在哪里?他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在这样的电影面前,没有哪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轻松得起来。民族矛盾带来的战争和屠杀真的不是简单的善恶二元判断可以解决的,维和部队也好,全球传媒也好,都是自以为是的聪明。想起自己曾坐在电视机前惬意点评过这场战争,--b!希望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如果上帝选择冷眼旁观,那就赶紧再多吃几口吧,:(

  双瞳,陈国富的电影总是很有诚意,商业片也不例外。拍摄的很精致,细节完整,节奏一波三折,颇有几分华人大片的感觉。梁家辉,刘若英,戴立忍,郎雄好戏连台。戴立忍的台词功力不错,有一段戏怒骂梁家辉,骂得很爽,很有性格;还记得有个镜头,刘若英洗澡,梁家辉敲门,刘若英开一条缝,欲拒还迎的表情粉可爱,她演小女人真的很到位。道观里警匪一场恶战,互相跺手跺脚,飙血三升,爆烈无比!其实不恐怖,是部类似七宗罪的惊悚片,只可惜少个KEVIN SPACEY。

  夜奔,总有人拿徐立功的这部同性恋电影和霸王别姬比较,但显然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夜奔里的爱情要纯粹的多,没有那么多时代和民族的苦难。尹昭德颇令人失望,黄磊稍好一点点,两人如此孱弱的演出自然被戴立忍抢尽风头。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抽丝拨茧如下:尹昭德爱上黄磊,但被戴立忍王老虎抢亲;黄磊是个双性恋,爱尹昭德,最后却又回到刘若英的怀抱;而一开始让人无比同情的刘若英心里其实也有小秘密,林冲夜奔那晚的忘情拥抱泄漏了心底对尹昭德的那份爱恋;戴立忍虽说是横刀夺爱,但也并全不是玩弄感情,其实是爱的最完整的一个,所以最后也赢得了尹昭德的部分感情和谅解。乖乖,同性之爱也这般费脑子!

  人咬狗,看的时候有一种被镜头强奸N次的感觉,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恐怖快感终生难忘!这部低成本的比利时电影结构精妙,一开始以为是关于杀手的一部记录片,慢慢的,记录者也走进镜头烧杀抢掠,这就逼迫观者参与犯罪,本以为等到影片结束,可以还我良民身份,没想到,最后一个记录者也死在镜头前,全片竟以胶片摄完作结了事!妈妈的,看完后我费了好大劲才相信自己还是清白的,郁闷至死。

  第25小时,这一定不是最好的关于纽约的电影,但一定是911之后关于纽约的电影中最勇敢和最有诚意的,批判的寓意非常明显。EWDWARD NORTON在进监狱前会如何度过最后的24小时?除了猜测是谁出卖了自己,他还想了很多,和父亲,和最铁的哥们,和妻子,和爱犬,和过去的黑道朋友,和纽约在一起。。。很奇怪,他没有哭出来,甚至都没有和妻子做最后一场爱。里面有一段关于纽约的咒骂,FUCKING如机枪子弹般乱蹦,火力十足,似乎是为NORTON晋升影帝专门安排的。NORTON的演技没得说,但是SPIKELEE意图对于城市本身所进行的思索似乎直接抑制了角色的立体感。所有的人都演的很好,钢琴课里的小童星Anna Paquin长大了,扮演了一个性感撩人,企图以肉体换学分的未成年少女;而即将一树梨花压嫩草的是不羁夜里那个肥嘟嘟的录音师Philip Seymour Hoffman。SPIKELEE的这部电影很大气,摄影和音乐都有一种史诗片的气质。最主要的是能够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城市电影,不是那些所谓的地铁,花眼,苏州河的国产电影里对于都市气氛的表层还原,而是深沉的思索和真正的爱。

  枪之道,有点酷的黑帮片,所谓的黑色暴力美学更多的时候只能是一种宣传用语,如果没有压轴的那场全片最精华的枪战,嘿嘿。。。RYAN PHILLIPPE不奶油了,但是缺乏个性,和他搭档的BENLELO DEL TORO永远是那对房事过度的熊猫电眼。Juliette Lewis演了一个强悍无比的孕妇,邪邪的眼神非常抢镜。枪战的节奏掌控和场面调度不错,摄影并不追求炫目,也不是枪枪见血,但还算张弛有度吧,就是整体的剧情差了点。

  疾走天堂,KIESLOWSKI生前留下的剧本,TOM TYKWER极具商业水准的演绎。不过这次不傻跑了,连直升机都用上了,大师的悲天悯人就这样变得通俗易懂起来。GATE BLANCHETT的魅力和演技展露无疑,一个被真爱拯救的苦难灵魂,无处逃脱之际,路遇GIIVANNI RIBISI的一见钟情,哀怨忧郁的眼神直抵人心。看了片中这对逃命鸳鸯狂酷无比的光头造型,平生头一次后悔没理过光头,恨不得立即拿推子把自己脑门弄锃亮了,然后再满世界找一个肯配合我这造型的春情MM。

  千年女优,今敏的这部卡通完全是成人式的,其剧情之复杂,影像之绚烂,音乐之华丽,儿童恐怕是消受不了的。其实是一个关于生命过程的故事,所爱之人仅仅只是少年时的一面之缘,不见其脸,只闻其声,却可以一生追逐,说到底追寻的是自己的梦想,沉溺的是其中的过程。将千代子对爱的追寻和其一生所演的电影以及日本历史结合起来,超越时空的不断穿梭,不同年代和事件的重构再现,想象力天马行空,无羁无拘,其中那个电视导演源也的角色代入成为贯穿全片,出入时空的线索。当年与千与千寻齐名的这部卡通大作,果然是奇幻诡丽,非一般性惊艳。

  恋上你的床,从孤男寡女开始喜欢郑秀文,典型的13点傻姑八婆,要身材没身材,要脸蛋没脸蛋,奇怪!就是招人喜欢。不过细细想来也是应该,因为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没有负担,直来直去,轻松好玩,永远不用担心她会背叛你,现实中哪有这样的女人?蔡卓妍就差远了,虽然也没有心计,但根本就是一发育不良,刘青云爱上她简直没有天理,建议导演把刘蔡之恋抽出来另剪一部“恋上飞机场”;然后剩下的古郑之恋就比较好看了。说什么床戏太多,其实都是宣传伎俩,啥也没有。要我看是床戏太少,有本事导演把最后古天乐恢复性功能后和郑秀文行鱼水之欢那段继续往下拍半个小时,极憎恶这样无聊的炒作;倒不是因为屡屡上当,而是直接影响我观片时的微妙心态。

  男人四十,说到无聊八卦,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首映前的采访,说什么某记者问张学友在这部片子里和梅姑一起演床戏有没有尴尬,然后张学友回答大家都是专业演员云云。faint!两人穿戴整齐在床边拥抱不到半分钟也叫床戏?许鞍华+尔东升+岸西+张学友+梅艳芳+林嘉欣+葛明辉,这样强大的阵容还需要如此恶俗的宣传?文艺片沦落至此也堪悲哀。男人四十一朵花?恐怕也是因人而宜。四十岁的张学友不仅没有花样年华,相反,各方面都出了问题,事业跟不上时代,经济仅够温饱,感情上老婆还牵挂旧情人,两个儿子中较乖的那个竟然还不是自己的!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学业和男女关系都一塌糊涂的美丽的高中女生竟然开始勾引自己!活得好累!好想出轨!好想放弃!好想好想。。。许鞍华拍出了一个中年男人所面对的困境和迷茫,没有大的戏剧冲突和夸张的肢体语言,连矛盾和挣扎都是温吞水似的,痛苦藏在眉头,快乐隐在嘴角。这样的戏很难演,张学友演得有些紧,倒是林嘉欣眼神放电,色诱放肆,颇有大牌的潜力。

  甜蜜十六岁,KEN LOACH找了一个从未拍过电影的苏格兰少年MARTIN COMPSTON来演男主角LIAN,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十六岁生日那天接妈妈出狱,给她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为了能得到足够的过上新生活的钱,LIAN开始贩毒,斗殴和参加黑社会。一个纯真善良渴望母爱的少年就这样被支离破碎的家庭和困苦破败的底层生活给毁了。没有人教他该怎么做,他只是希望重新拥有宁静的家庭生活。但是在片末,LIAN无法理解和面对又重新回到贩毒男友身边的妈妈,和“四百击”里的少年一样最后也来到了海边,面对滚滚而来的海浪,面对没有希望的明天,不知所措。KEN LOACH的纪实风格和手提摄影极为动人,揭示了欧洲底层社会中最为残酷的侧面。MARTIN COMPSTON的处子演出完全是天才级别的,可惜他后来并没有选择做演员,而是选择了苏格兰的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踢球。

  怪房客,说是罗曼波兰斯基的恐怖片,其实是一部政治寓意明显的电影,不过能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也堪称天才。阴暗压抑的公寓大楼就是那个时代波兰僵化吃人的社会体制的表征,那些稀奇古怪的房客将波兰斯基一步步逼疯,走上绝路。体制对异端和个性的迫害压制,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冷漠,自我的失去,所有的批判都通过似是而非的细节表现出来,共同组成一个荒诞而惊人的恐怖效果。看的时候并不觉得可怕,回想起来才觉得精彩,越想心底越冷。。。没想到罗曼波兰斯基的演技也这么了得,而刚出道的阿佳妮居然被戴上了一副大眼镜,造型绝对失败!

  绿茶,矫情到莫名其妙的程度,不再是那个拍“过年回家”的张元了,一部非常不真诚的商业片。剧情基本不值一提,赵薇白天征婚,晚上做鸡,这种捣浆糊的生活方式倒是很符合现在研究生平时时间宽裕的现状和女生“学的好,不如嫁的好”的主流价值观。噱头倒是很多,连画秃头的方力均都来演戏了;高枫的名字也在主演名单里,其实只在背景里弹了几十秒的钢琴而已;玻璃窗上那些残缺的字体应该是韩家英的IDEA;还掺和了最近比较拉风的杜可风和武拉拉。可是剧情不行,据说姜文最重视剧本,不知道这次他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演也比较一般。赵薇?我还是不要说什么了吧,但她至少比我所见到的绝大部分女研究生漂亮!一对黑框眼镜也遮挡不住的大乌珠子!忽闪忽闪的就把姜文给晃晕了。

  六楼后座,第一次听说黄真真,是因为那部“女人那活儿”,没找到DVD,还是在一家网吧里看的下载版,印象最深的是那段嫖鸡实录,比毛片还毛片。后来在“走火枪”里看到她的身影。再后来就是这部“六楼后座”。一部不错的青春片,一个一年内达不到个人目标就吃屎的玩笑,引来各自的成长和对青春的感悟。林嘉欣卡哇伊的女人味十足,卢巧音演个男人婆,周浚伟比在“见鬼”里演得好多了,最出人意料的侯涣玲和杜丽莎,前者扮演的房东婆婆性感惹火,后者客串的一首“海阔天空”,给足惊喜!黄真真自己还在里面扮演了一个大肚姑婆。还有利用广东话里“方糖”和“荒唐”的谐音所作的书装,很棒的创意!我没玩过“truth or dare”这种游戏,看完电影很想尝试一下,我想我会选择dare!

  缺席的人,很早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浙江电视台的教育频道瞥到“巴顿芬克”,从那时开始喜欢上柯恩兄弟的电影,后来又找来“雪花膏离奇命案”和“米勒的十字路口”看,很强。缺席的人,出人意料的黑白胶片,冷酷无比。暴喜欢比利鲍勃松顿抽烟的样子,看上去无欲无望的眼神,内心却暗流涌动。小小的欲望最后却导致无法收拾的结局,在这个教科书般充满意外的黑色剧本里,柯恩兄弟讲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困境和欲望,有点让人想起“美国美人”,只不过凯文史派西死前还曾重新勃起对生活的冲动,而比利鲍勃松顿则从一开始其实就已经死了,上不上电椅只是一个肉体的仪式而已。绝望到底,手脚冰凉。

  小毕的故事,还是因为纽承泽在“征婚启事”里重新缅怀了一把自己的童年,我才知道这部电影的。青春片,又是青春片,我总是喜欢看青春片。剧情也没啥离奇的,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孩子,亲生母亲和后爹三者的关系,妈妈的自杀最终唤回不良少年纽承泽的浪子回头。拍摄手段今天看来甚至都有些简陋,但是依然充满了清新的感觉,仿佛嗅得到乡间的土壤和海浪席卷而来的气息。很乡土的一部电影,清新的写实主义。纽承泽的处女演出很本色,在他身上寻找到逝去岁月的影子。

  南国,再见南国,又是一部乡土电影,很典型的侯孝贤电影。在城里混黑帮的高捷和林强,看不到前途,但是回到乡下,却发现也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侯孝贤讲了一个处于时代裂变中的个人际遇的故事,静静地讲,没有任何指手画脚的批判,只有满怀同情心的注视。所谓的慢节奏,所谓的固定镜头,看的时候,统统都没注意到,只看到个人面对时代变迁的种种挣扎,迷惘和失落。高捷一直是一个极有特点的演员,演那种本土培养的帮派头目气质非凡,要是那种喝过洋墨水的黑帮大哥就得任达华来演了,记得柯受良那个不做大哥好多年的MTV里请了他们两个演对手戏,火星顿时乱撞地球。

  无间道二,作为一部港产黑帮片还是不错的,但是作为无间道的前传就有点功力不逮了。刘伟强欲把无间道系列拍成教父的企图在片中处处流露,但是很显然剧本的经营有点问题,毕竟是后来才想到拍前传的,虽然苦心绵思,处心积虑,但是还是感觉有点兜不拢。其实有些细节没必要处处吻合,倒是人物大开大阖的性格转折需交代明细。无间道中黑白两道互相卧底的主线到了前传中被提升到了黑帮家族变迁更替的高度,导演和编剧的这个思路是对的,因为单单一个关于卧底的创意是无法支撑整个三部曲的。所以宏观的时代背景开始介入,还刻意铺陈了许多大场面,加上剧情庞杂多线,角色频繁走马登台,所以显得剧情脉络梳理得不够清楚。吴镇宇在剧中拥有具有绝对统治性的表演,挥洒自如。能从Francis身边抢点戏的大概也就是张耀扬和廖启智,前者无一句台词,抬枪疾杀三人和死时青眼暴凸的酷相令人难忘;后者更是戏骨翻身,一曲“友谊天长地久”的口琴吹得风云交会,CULT得要命!曾志伟,黄秋生和杜汶泽不过不失。胡军长得就不象个皇家警察。刘嘉玲的角色似乎单薄了些,“只要男人好”之类的说辞缺乏说服力。余文乐和陈冠希的出演毫无光彩可演,和后者比起来,第一集里的Andy刘恐怕还能称得上“演技派”。想念梁朝伟,想念小巷里那个敬礼的伤感背影!香港,弹丸之地一向少有史诗气质的黑帮电影,从这个角度说,无间道二的尝试应该还算一个不坏的开始。中凯的板子太烂,摄影方面就不予讨论了。

  夏天的滋味,陈英雄最应该感谢的大概就是李屏宾了,掌镜如诗,每幅画面都是美轮美奂的营造,仿佛嗅得出那些绿色植物所散发的潮湿气味。摄影的表现是如此出色以致于似乎反而抑制了剧情的铺陈和展开。陈英雄借东方家庭所特有的传统祭祀仪式的进行,截取一个现代越南大家庭生活的横断面。看似和谐的大家庭其实各有各的隐秘,暗流涌动的危机和丑闻隐藏在这种典型东方式的波澜不惊下面。大姐自己偷人养汉,老公亦另藏妻孩;二姐有孕在身,而看似恩爱的丈夫却也红杏出墙;妹妹和哥哥同居一室,亲昵暧昧,乱伦嫌疑严重!画面与剧情的这种反差似乎也隐隐透露一点陈英雄向西方审美献媚的姿态,而这点在他的三轮车夫里似乎是看不到的。

  美丽在歌唱,林正盛伤感的女同性恋电影,他大概是要很感谢太太柯淑卿的,没有她的参与编剧,偶真的不相信一个男人可以写出那种只有女孩间才有的隐秘暧昧而又充满情趣的私房话,让偶看的时候获得一种偷窥偷听的愉悦。前面三分之一拍得节奏缓慢,加上双龙的板子其烂无比,差点EXIT,到了刘若英和曾静碰到一起以后,就好看万分了。两位女主角的表演非常清新可人,曾静由于成绩差而退学,家庭生活辛苦,而暗恋学长陈昭荣又告失败,伤心之际得到同事刘若英的好心安慰,这种由身体接触抚摸而带来的同性爱的欲望似乎并不怎么令人反感。剧中陈升的歌声——“凡人的告白书”点睛般地出现两次,这厮的歌可真是好听阿。。。

  时时刻刻,如诗如歌的一部慢板影像!Meryl Streep,Julianne Moore和Nicole Kidman这老中青三代演技派代表女星济济一堂,好戏狂飙,岂能不爽?通过伍尔芙的一部小说匪夷所思地串连起三位长于不同年代女性的故事,其曲折复杂的交叉剧情,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一时杀伤脑细胞无数。Nicole Kidman安了一个假鼻子,扮演作家伍尔芙,灵感瞬间点亮的同时,却意外发现自己怀孕,最终自沉。Julianne Moore扮演一个二战末期的中产阶级家庭妇女,生活富足,家庭和睦,可是仍然悲伤悒郁,向往死亡,她躺在旅馆床上时,幻想河水吞噬身体的超现实画面极具震撼。Meryl Streep扮演的是个90年代的一个同性恋妇女,却照顾着濒死的天才诗人Ed Harris,最终一贯的银幕硬汉Ed Harris此次以一个骨瘦如柴的爱滋患者的身份跳楼自杀。似乎是个关于死亡的故事,隐隐地透露着同性恋的气息,但最终应该是一部女权主义的电影,是一个女性寻找自身价值,体认自我的过程。

  天地英雄,没看过双旗镇刀客,也没看过武士,但是还是8太喜欢何平的这部电影,感觉不如张艺谋会砸钱。牛皮吹得太大,如果说英雄是世界观错误,那天地英雄就是方法论有问题!说真的,这样的一个剧本能拍成这样已属不易,硬伤太多,能想出“舍利显灵”酱紫结尾的编剧恐怕不仅仅是智商的问题。何平的打斗并不夸张,可是拳拳到肉硬桥硬马的武戏恐怕找几个会功夫的明星来演会更好,像现在这样完全依赖剪切总是感觉不够到位。这大概是姜文比较差的一次演出;中井贵一还凑合;王学圻很拉风阿,就是二胡的戏太多了点;赵薇完全是硬塞进去的一个角色,大木盆洗澡简直搞笑,姜文闯进来的时候就差浴巾遮乳了,标准的美国西部片桥段。

  诱僧,风格化强烈,概念泛滥。不懂场景和念白为啥非要搞得这么剧场化,加上叶锦添的奢华美工实在是日本味太浓,反而削弱了剧情的张力和角色的深度。个人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保持自我和如何摆脱俗世欲念的纠缠,这两个问题交替煎熬着吴兴国。京剧武生行当出身的他在处女作里精光四射!身段,眼神,脸部表情和一静一动都很有气派,想不出后来徐克是以哪种眼光认定他居然可以出演徐仙!!!陈冲最后与吴兴国肉帛相见露股露乳的戏似乎太短了点,前面压抑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场戏,总觉得味道还没作足。猥琐方丈这个角色过于粗鄙,挺沉重的一个终极命题最后居然因为这个角色变得很戏谑,弄巧成拙。

  远离天堂,一直很喜欢Julianne Moore!虽然不是很漂亮,但吗吗咪,自有一种成熟风韵,演技很棒。50年代的一个中产家庭,看上去风平浪静,结果丈夫Dennis Quaid居然搞gay!妻子Julianne Moore心碎之下爱上了黑人园丁Dennis Haysbert。同是弱势群体,搞gay的居然还歧视搞黑的!同性恋歧视+种族歧视,双线并进,一石二鸟!Dennis Haysbert是个令人惊喜的黑人演员,虽然没有Denzel Washington帅气,但一样风度翩翩,温文尔雅,表演自然老辣。导演Todd Haynes把50年代美国的人情世故拍得抽丝剥茧,丝丝入扣,含蓄而克制的讽刺令人时时如芒在背。全片节奏趋缓,但是内在张力巨大,处处急流暗涌。视觉风格追求华丽而不张扬,色彩饱满而不滥觞。一部极具诚意的独立电影。

  月桂谷,如果你有个挺嬉皮士的妈妈怎么办?如果你的女朋友喜欢上了你妈妈这种不正经的生活方式怎么办?如果你的女朋友,你妈妈和你妈妈的男朋友几乎在一起玩3P又该怎么办?偶真的很同情Christian Bale扮演的儿子,拥有这么酷的老妈真是不幸,但拥有Kate Beckinsale这么漂亮的女友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两拨人原本都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严肃传统的生活方式遇到享乐主义后开始放纵内心压抑许久的欲望和快感,情商开始统治智商!8过还好,最后还是各自妥协。Kate Beckinsale说“我只是吻了他!”;而Christian Bale也只是YY了一把同事Natascha McElhone,并没有真正房倒屋塌!Frances McDormand扮演的职业为唱片制作人的老妈和冰雪暴里那个孕妇警察的形象迥然不同,放荡不羁,随性而安,令人印象极为深刻。本片的音乐是重要的一部分,据说全由剧中的乐队主唱Alessandro Nivola本人亲自演绎,反正是很好听。

  无间道三,无间道系列是拍得一部不如一部。如果说无间道二是宕开一笔,另作黑帮史诗的话,终极无间则又续回原路,所以总体上看,三部整体的系列感比较差。为了让刘德华绳之以法,增加了黎明和陈道明两个新角色。也正因为此,无间道三主要用力在新增人物和前两集剧情的连接上,导致全片似乎成了整个系列的一个补充说明,独立性较前两部差,最应浓墨重彩的段落——刘德华“想作一个好人”的内心挣扎和心理变态过程却着墨不多。黎明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差,应该说角色的安排并没有给他很大的空间。其实黎明演戏比唱歌强多了,看看他的甜蜜蜜和回家就心里有数了。陈道明还是黑洞里的陈道明,偶个人比较中意他的台词功夫——人TM都死了~~~,强!在最应该出彩的忠奸无间,挣扎至疯的心理转变过程中,刘德华的表演显得缺乏说服力。梁朝伟还是那样。说是六大影帝,曾和黄不过是走走过场。无间道三作为大结局,其实最受考验的是编剧穿针引线,添枝加叶,最终打通这套系列电影仁督二脉的功夫!所幸的是,在时空的穿插和细节的衔接上,都还算完成的不错。

  盲井,出乎意料的好,“英雄”在柏林输给这部电影真是一点不冤。中国电影真正开始走出第六代导演的集体地下意淫,终于有人愿意直面中国社会底层最冷酷的一面,客观记录人性中最令人发指的丑恶。宋金明和唐朝阳两人惯以杀戮矿工伪造塌方事故的手段谋财害命,但是这次他们的猎物的却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面对未成年的元凤鸣,宋金明开始犹豫,两人之间出现了矛盾。。。导演毫不回避人性恶之传承,剧终时宋和唐的死并不是在给全片抹以温暖的亮色,而是继续悲怆绝望的人生,因为元凤鸣所得到的仍是不义之财。剪辑很棒,紧凑的悬疑感造成持续的可看性,露点镜头的大方出现也比较出乎意料。导演对人性的复杂作了多种探索,很多细节具有开放性,避免了简单化的善恶观。偶相信真实的矿区生活应该比这部电影所揭示的更为残酷和悲凉,即便如此,影片所记录的底层生活状态也足以触目惊心。李杨,值得期待!

  美国往事,看前面40分钟时差点睡着,但是如果挺不过这40分钟,大概就会错过这部史上最适合男人看的电影。这是一部忧伤的史诗,一部充满沧桑的回忆录。一个男人所能经历到的整个人生都在里面,友谊,背叛,爱情,梦想,自我救赎,历史记忆。。。节奏徐疾适度,行云流水,大气磅礴,深沉的情感在长达四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缓缓渗透所有日趋麻木的灵魂,最终冲垮每一个慢慢变老的心。Sergio Leone在这部电影里完整的记录了他对于美国的梦想,从穷街陋巷到金壁辉煌再到白发萧瑟,时空变幻中,一切的一切最终都走向童年梦想的反面。本片可资回忆的经典段落实在是太多了:那个学跳芭蕾的小女孩;布鲁克林大桥下,那句“Noodles,我滑倒了”;不停歇的电话铃声;还有Noodles用强暴的手段表达心底对Deborah追悔莫及的爱。。。Robert De Niro最高级别的演出,最后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恐怕只能用天才来形容。而本片的OST则又是另一个无法忽略的经典。

  蜘蛛,DAVID CRONEBERG还是一如既往的关心社会的少数人群。他那畸形的目光总是执着的划过重重黑夜直抵每一颗变态的心灵,这次轮到俄狄浦斯恋母症。最震撼的一幕出现在Ralph Fiennes杀死妓女之后,当母亲的面容在尸体上叠现,偶的心底掠过一阵深入骨髓的寒意。导演一次次用超现实的手法让Ralph Fiennes回到童年的梦魇之中,幽灵般错身观看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斥全片的都是空旷阴森的场景和冷色调的影像处理,营造出一种不可遏止的绝望阴郁的气氛,令人窒息。最抢眼的表演无疑属于Miranda Richardson,一人分饰三角,偶一开始还真没看出来全片三个主要的女性角色都是她扮演的,极强!

  十二夜,还是年前在lullaby家看的这部电影。当日小雨沥沥,按约定偶做晚饭冬瓜,整个下午却无所事事,直到lullaby把这张DVD放进碟机。。。林爱华的十二夜,是陈奕迅和张柏芝的十二夜,却仿佛也是偶的十二夜,讶异于好多情节和对话与现实中的爱情是这么类似,甚至一模一样。故事的代入感如此之强,以至于心酸黯然,一根接一根地燃烟静心。林爱华导演处女作的编剧才情真是不得了,将现实中的情感历程分作十二夜的吉光片羽,从而记录下一段爱情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典型性瞬间,其中的心理转变过程之纤细入微足可令人喟然三叹。曾经多少柔情蜜意为何现在烟消云散,曾经多少山盟海誓为何如今要重头再来,是因为当年不会爱还是因为一开始就爱错了,再问下去恐怕又是一个细数伤痕的不眠夜。没有什么是不能面对的,只要当初认真爱过,可是如果失去后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兜兜转转又会是多少个十二夜?

  寻找周杰伦,还是林爱华的电影。很多人都说不好看,偶倒觉得虽不比十二夜,但也算一份合格的成绩单。没有十二夜那种拨开陈年旧事的灼痛感,而是一个童话色彩浓厚的寓言故事。浦浦(浦乐僮)不好看,可是谁又规定女一号一定要好看,看看自己青春期的照片,彼时幻想爱情的又有哪个不是憨憨傻傻的丫头?寻找周杰伦,也是寻找自己的所爱,一路上接触林林总总的人,涉入千姿百态的感情,有爱有痛,有失有得,末了发现竟然最喜欢的还是那个一开始碰上的同样受过重伤的余文乐。一段感情结束之后,偶也曾经以为自己会改变好多,试图尝试别样的爱情灵药,不久便幡然悔悟,既然内心深处学不会向别人的价值观妥协,那还是做自己的螃蟹男人最舒服。周杰伦更像是一个商业噱头,断了的弦/轨迹都很好听,最后的真人现身却反而降低了整场表演的品质。过场动画也还可以制作的更精致一些。

  东京物语,这是偶第一次看小津安二郎。很久没有看这么古典纯粹的电影了,小津用最为简约朴素的镜头语言透彻的分析了东方家庭结构的变迁,没有那种庸俗的滥情,也没有理性的说教。如此恬静悠淡,仿佛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甚至连句让人难忘的对白都没有,好像是回家后妈妈在毫末细微地告诉你隔壁几户的家长里短,谁家孩子又淘气了,谁家婆媳又吵嘴了。小津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说了个两位老人家去东京看望子女的故事。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生活却被小津拍的令人动容不已,看到后半段,眼泪缓缓流出心底。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父母,又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家庭的传承,自己的未来都可以在小津的电影里找到答案。什么低视角的固定镜头,什么场面调度,什么东方美学,统统是第二眼才看到的,而第一眼是应该直直地投射自己的内心里去的。偶不喜欢引用别人的话,但是这次例外。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约翰.西蒙说:如果你能平静地看完《东京物语》最后纪子(原节子)的戏而不落泪的,那你不仅不懂得艺术,你简直是不了解人生。小津不朽!

  黑暗之光,正月十五和朋友出去吃饭,膏药晚来了,说站在路边看了会烟火。偶坐在火锅店里,也听到好多烟火的声音。不过没跑出去看,偶比较怕看烟火,灿烂以后夜空中的幻灭和寂静让人心里空落落的。突然想起张作骥的这部电影来了,片末康宜看着窗外被烟火映亮的美丽的基隆夜景,突然听到身后的声音,她扭过头看到。。。是真的吗,是假的吗,整部电影都在非职业演员追求与生活状态的接近,最后却塑造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结尾。堪称神来之笔!记得当初看的时候是深更半夜,看到这里的时候很感动很感动很感动,就是找不到人说。还有阿平对着翻滚的大海拿小石头打棒球,还有阿基那句“姐姐 fall in love 了!”。。。张作骥,NB!听说他还有忠仔/美丽时光,一定要去搜来看看。

  迷失东京,Sofia Coppola是不是Francis Ford Coppola的女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确实很出色。一个过气的中年演员和一个被丈夫忽略的少妇在怪兽都市有了一段东京铁塔的幸福。声色光影的迷离,依然无法抹去内心最深处的悲哀;机械冰冷的城市里,孤独无助的人生有了些许温暖。两颗寂寞失落的心灵在慢慢靠近之余却又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感。这种克制的距离感是全片最吸引偶的地方。Sofia Coppola借助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穿插了一些喜剧情节,而这种幽默感所带来的却只是淡淡的伤感与无奈。导演通过男女主角所住套房里的sharp电视机还顺便表达了对不少老电影的敬意,偶只认出了一部,费里尼的甜蜜的日子。本片的音乐显然相当重要,尤其是贯串其中的爵士歌声,很希望有人能告诉偶到底唱了什么。Bill Murray和Scarlett Johansson拥有无可挑剔的表演,后者据说更被誉为未来十年最好的女演员,片首她那完美的臀部曲线让偶印象非常深刻。心灵的出轨算不算偷情?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

  真情假爱,Coen兄弟也许是让偶们等得太久了,这恐怕是他们最差的一部电影。向主流商业电影的靠拢是以牺牲个人风格为代价的。不知道是不是Coen过去那种灰色绝望的气氛让偶着迷,反正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那个两情相悦的明亮结局。哈,也许是情人节的票房来得更重要吧。自逃狱三王后,George Clooney已经证明他对这种略显夸张的表演方式驾轻就熟。Catherine Zeta-Jone的产后恢复做的可真不错。高保真里曾经让人惊鸿一瞥的她如今已然是雍容风华的贵妇人,红颜易老阿。再看看John Cusack,最近的致命ID和失控陪审团里还是一副老样子,男人四十,迎风招展。

  火柴人,如果看完前面二十分钟,你就因为无法忍受剧情的缓慢进展和Nicolas Cage泛滥的个人表演而关掉机器的话,那一定是个绝对错误的决定。事实证明Ridley Scott是值得信任的,这本低成本的制作也许会成为他最好的电影之一。不过更要感谢的可能更应该是原著和编剧,最后十分钟的剧情突变完全提升了整部电影在立意上的品质。Nicolas Cage的表演勿须多说,他最擅长的边缘人物和神经质的乖张性格。但Alison Lohman所扮演的老千女儿其实才是真正的剧情维系者,整部电影的成败就在于她所塑造的角色的性格转变上。幸好的Alison Lohman以与剧中角色整整九岁的年龄差距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只能佩服Ridley Scott的犀利眼光了。

  裸体午餐,观看David Cronenberg的电影从来就不会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体验,很多时候充斥着坐立不安的情绪。很显然,没有饱经恐怖片锻炼的视觉承受能力是根本无法看完这部电影的。那些骇人的昆虫,荒诞的肉体令人欲呕欲死,胃肠痉挛。由于本片改编自跨掉的一代的旗手William S.Burroughs的同名有字天书(也不知道Cronenberg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吃力不讨好的改编这样梦魇般的文学作品),所以使没有读过原著而想要完全清晰的读解本片成为一种妄想。只能说全片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记录了吸毒后产生的幻觉世界,重要的是这并不是种种臆境的蒙太奇合集,而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里面充斥了大量的象征比喻和诡异的性暗示。甲壳虫的意象显然是对卡夫卡的遥远回音,而打字机的变异则是对艺术创作的诱奸。在这样一部艰涩的电影里,演员的表演其实是很其次的问题,恐怕Peter Weller自己都不知道在演些什么。整部电影完全依赖于Cronenberg的控制力。

  我企硬,看了这部电影就会明白,为什么Gaspar Noe后来能拍出不可撤销。典型的欧洲风格,低成本的作者电影,无休止的喃喃自语,对社会的咒骂充满意识形态的极端仇恨。主题极具争议性,一个卖马肉的“下岗”男人企图以被社会抛弃为理由将一切罪恶的念头合理化。最后十几分钟真的能让人看到崩溃。。。最有意思的是导演在最后结局前安排了一个字幕,好像是说以下内容会引起心理极度不适,让心脏不太好的观众选择继续还是离开。。。自持坚强的我当然选择继续,结果差点没呕吐,有几处让人不忍卒观,禁不住要扭过头去,刚以为好点了,缓口气歇歇。。。我靠!!!结果那个卖马肉的居然真的把白痴女儿给诱奸了!!!这种极端的变态。。。我。。。无语。。。非人类阿。

  21克,南美人的名字实在冗长难记,所谓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断章取义又不知道该取舍哪段,还是说他就是爱情是狗娘的director来的直接了当。当年被称为墨西哥的Quentin,其实在偶看来,他在爱情是狗娘里所展示出来对于那种特殊的非线结构的掌握技巧比Tarantino Quentin来的更为纯熟完美和具有节奏感。21克的叙事方式和视觉风格显然又是另一种境界,还是三段故事,通过一桩交通事故连接起来,但是这次三个人的命运最后完全纠缠在了一起,并且在这种多线结构上面又混杂了大量犬牙交错的倒叙和追忆。最明显的就是第一个镜头,从时间顺序上看其实已经接近剧情的末尾,就是在这样一个镜头的基础上,导演开始讲述这个压抑,混乱,黑色,沉重,悲情到令人几欲窒息的故事。曾经的错换来炼狱般的循环轮回的煎熬;曾经的善又因无力面对人生的脆弱和渺小而走向万劫不复的哀恨;肉体起死复生的同时心灵居然已充盈满深深的痛苦和绝望。面对困苦悲难的命运,三个挣扎的灵魂阿,无处逃生。Sean Penn,Benicio Del Toro和Naomi Watts都有令人无法忘怀的绝佳表演,如果非要选一个最佳的话,偶更喜欢Del Toro一点,因为他的黑白灰发很有型,:)。三年前错过爱情是狗娘的人们阿,这次无论如何请不要再错过21克了。

  婚前兴行为,坊间流传的所有闹洞房伎俩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本片开始的那一番恶搞,真正的恶搞!把明日即将结婚的新郎拍下猥亵照片后扒光扔到任意的一幢公寓的楼道里!屁股上还要再插上个安全套!!o,my god!当偶看到一丝不挂的新郎满街流窜的时候,以为只是一部裸露尺度空前绝后的性喜剧。。。咦,慢来,好像没那么简单,盲打误撞和罗拉快跑又一次上演了!不管新郎如何想尽办法回到婚礼现场都是徒劳,每天苏醒过来又会回到光猪壹壮士的情境中。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在原地打转,当困兽犹斗的他因为无法忍受重复循环的人生而彻底崩溃的时候,疯狂的恶搞行径到达了全片的高潮。上帝仿佛给了他机会弥补过错,永远可以再来,但却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结束。荒诞喜剧的外衣下是对人生悲观的揣度和消极的戏谑。

  托斯卡尼艳阳下,女人四十的Diane Lane照样伤花怒放,如同满山遍野黄澄澄的向日葵,朴素无华而又生机盎然。一个美国女作家感情失败后去异乡开始新的生活,倾其所有在意大利的托斯卡尼买下一幢旧别墅,在淳朴的乡情中慢慢疗伤,重新选择生活,也重新有了寻找真爱的勇气。剧情只是普通,风光却是旖旎灿烂,举世无匹,这才是本片的最大卖点。Diane Lane对付这般角色应是轻松,演来舒服熨贴,不温不火,恰如其分。全剧充满了安慰感情受伤的女人所需的全部元素:美丽的异域风光,地中海的浪漫帅哥,充满感伤的艳遇,重新生活的勇气,若有所思的生活哲理,身边的真命天子。。。里面还cosplay了一把费利尼的甜蜜的日子,真真假假,倒也饶有趣味。

  稻草狗,Dustin Hoffman扮演的一个美国数学家来到英国小镇,他的懦弱助长了全镇人的敌意,最后被迫以暴制暴。此片在英国整整被禁了十八年,因其对暴力的迷恋性注视成为经典CULT片。看完后倒也没觉得有多暴力,跟杀手阿一杀手比尔比起来,恐怕还只能算是小儿科的砍砍杀杀。但是全片从一开始就弥漫着一种很奇怪的紧张气氛,让人悒郁不安,坐卧不宁,观众压抑的情绪跟随剧情的进展直至最后那场著名的暴力冲突才完整的发泄出来。剧中那场浓墨重彩的强奸戏令人印象非常深刻,Hoffman的妻子被强奸时的心理变化纤毫必现,从抗拒到迎合再到悔恨痛苦的微妙处理在1971年激起了女权主义者的口诛笔伐。Sam Peckinpah的这部电影可以做多种读解,偶感觉似乎还有意识形态上的隐喻。集体意志在貌似合理的借口下,对个人利益的发生侵害和威胁。

  大鱼,Tim Burton的又一部奇幻大作,自失败的“人猿星球”以来,他已经让我们足足等待了两年。这番卷土重来可谓作足功课,依然是标签式的鬼马童话风格,但不再有黑暗诡异的森森阴气,而代之以明亮色调和善意调侃,骇人听闻的想象力底下是异常柔软感伤的内核。Albert Finney在儿子的故事里,在亲朋故友的注视和簇拥下安心离去的那场戏,几乎飙出眼泪,而童话里的怪人们最后出现在葬礼上的安排,更是良苦用心。应该如何看待生活?是美丽的谎言还是乏味的旅程?突然想起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野蛮人入侵”,都是儿子陪父亲走过生命最后一段岁月并最终相互理解的剧情。大鱼是悲剧感隐约的童话喜剧,而野蛮人入侵则是现实主义的伦理批判,前者的精致炫目更胜一筹。天才的Ewan McGregor其实已经很久没有演过精彩的角色了,大鱼里的演出应该也不太吃力,只需少根筋就可以,倒蛮想看看“亡情水”里的他会怎么说。

  座头市,北野武摇身一变,重持娱乐精神,票房傲人依然拿奖如拾草芥,好本事。但是这肯定不是北野武最好的电影,喜欢李连杰的偶对他的那套简约化的千人斩不是很感兴趣。他用现代派的手法整合古代盲侠传奇,剧中符号化的东西比比皆是,那头黄金短发,那场木屐踢踏,印象深刻。北野武从不按牌理出牌,野路子不走寻常路,但是很注重镜头语言的创新,视觉的形式感很棒,离电影的本质比较近,不像冯小刚,折腾到现在还是小品电影,只会分泌台词,不懂得用镜头讲故事,艺术格调相去甚远。另外,偶然发现浅野忠信好像是大小眼,不知道偶看错没有?在北野武强悍的演技面前,这位目前的日本第一小生黯然失色。

  鲸骑士,这是一部经过二十七层净化,不含杂质的新西兰电影。讲述了毛利族的大眼睛小MMHughes战胜传统偏见,继承祖父酋长衣钵的故事。Keisha Castle-Hughes演这部片子的时候只有11岁,人见犹怜的小女孩坚强赤诚,“心中的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Hughes穿上原住民服装后的扮相好看极了。而扮演祖父的Rawiri Paratene也是演技精湛,表面岩石般坚毅,实则慈心一片。说这部电影感人肺腑恐怕有些夸张,没那么煽情,但这一老一少确实也是没少让观众掉眼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的蔚蓝大海和神秘的毛利文化,为影片加分不少。

  爱是妥协,和同为Jack Nicholson主演,也同为老年人感情题材的“关于施密特”比较,“爱是妥协”明显是一道易于消化的甜点,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但是略显肤浅。Diane Keaton和Jack Nicholson的对手戏是整部电影里最有品质的部分。尤其是Diane Keaton,如果说Diane Lane是中年小资女人的偶像,那她就是老年小资女人的样板,而且57岁高龄居然还三点全裸出镜,刚看到时差点没把眼珠子弹出来,如此人肉UP,殊为不易阿。Jack Nicholson由于有“关于施密特”珠玉在前,他只能算是完成基本任务。Keanu Reeves还依然谈不上演技,他往那里一站就是个阳光嫩草的符号。

  神秘河,对同时喜欢Sean Penn和Eastwood的偶来说,没有比神秘河更适合的电影了。三个幼时的亲密玩伴,因为一桩亵童案而关系疏离,对于受害者Tim Robbins来说,童年的梦魇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而25年后因为Emmy Rossum的死,他们的命运又无奈重新纠结在了一起,只是各自的角色发生了改变,Sean Penn是死者的悲情悍父,Kevin Bacon是妻离子散的干练警官,而Tim Robbins则成为身背命案的普通嫌疑犯。但是命案并不是本片的重点,只是借此引出各自心中深藏隐匿的过去。不管愿不愿意,其实没有人可以从曾经的一切中真正脱身而去,当命运逼迫各自再次凝视始终无法愈合的伤口时,在陈年的淤积往事里每个人都感到艰难的窒息。这不是注定因果的报应,而是破碎脆弱的人性,躲不开命运的捉弄,也躲不开自我的放逐。全片阴郁凝重,悲怆绝望,即便是落幕时的阳光依然毫无温暖的救赎可言,Eastwood似乎并不打算慰藉这段凄凉的悲剧。这又是一次杰出的集体演出,一场场对手戏就如同功力深厚的太极推手,很过瘾。与神秘河相比,偶更喜欢Sean Penn在21克里的表演,预告片里出现过的大吼大叫有点high过头;而Tim Robbins令人心碎的压抑神伤则完全不需要依赖肢体动作,形神兼备;偶还很喜欢Kevin Bacon的表演,对于生活的隐忍不安不动声色的从他紧抿的嘴角里流露出来;尽管Eastwood的电影从来不关女人什么事,但Marcia Gay Harden几番无助的恸哭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热爱爵士乐的Eastwood还亲自一手打造了本片的OST,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两小无猜,初看像悲剧版的天使爱美丽,童话般的艳丽色调和古灵精怪的剧情仿佛有些似曾相识,但是其实包藏有比天使爱美丽更大的野心,天真的小红帽后面还有大灰狼。但是全片的故事讲的不如天使爱美丽纯熟,也没有出现Audrey Tautou那种深具感染力的天才表演。把人生当作一场游戏的生活态度使原本青梅竹马的两人错过了相爱终生的幸福,追逐游戏快感的背后是对于中产阶级乏味生活方式的普遍困惑和小资价值观的幻灭。一场游戏一场梦其实只是无奈的自渎,却被误认为是解救无聊人生的药引,当命运最终露出青面獠牙,一切的年少轻狂瞬间化为飞蛾扑火,生活早已无药可治。结尾提供了两种可能,白头偕老的选择显得画蛇添足。贯穿全剧的是殿堂级的法国歌曲La Vie En Rose,穿插有数首跨越几十年时空的经典翻唱,其中尤以Louis Armstrong大浪淘沙般的腔嗓最具杀伤力。

  东京故事,出于对迷失东京的好感,才拿了这部具有相似名称的片子。看下来觉得符号性太强,黄种规矩男人和白种洒脱女人的性爱怎么看都有点像关于地域文化差异性的看图识字,对于澳洲迷人的赤土荒漠的描摹也远不及当年风尘三妖姬的水准。两人从最初的互看不爽到后来的水乳交融,应该不仅仅是寂寞空虚之际的擦枪走火,更像是被一种完全不同于自己的人生所打动,各自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在一次次冲突中得到理解和尊重。但是日本男的猝死直接导致这段异国之恋的终结,命运的无常洗礼了渴望打开的灵魂,最终还是各自回到熟悉的文化环境中去,Toni Collette留下的只有照片所承载的回忆。值得一提的是床戏一段,日本男之紧张僵硬被动,澳洲女之主动女上位,都不得不令人对其背后的春秋笔法产生反感,也许只是偶促狭的揣度。

  破浪,离开QD的前一天下午,我居然在香港中路Jasco的地下通道里找到了这张《破浪》的DDVD。想起大半年前,我在ZH的音像店里和该片的DVCD擦身而过,现在却在青岛找到了二代升级版。这样的寻找像极了命运的安排,狂喜之余不免有些怅然。喜滋滋地把《破浪》扛回家却因为种种原因直到现在才看完,用《圣女贞德》里的一句有趣的台词来形容这部电影是再恰当不过——“Perfect!”尤其是Emily Watson极为精彩的演出,自然脱俗而又充满激情,观后谁能忘记她那双仿佛看得见灵魂的清澄眼睛?剧情并不复杂,一个有轻度精神障碍的女子用自我牺牲来换取瘫痪丈夫的康复。还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世人眼中的荡妇却拥有完美的灵魂。丹麦导演Lars Von Trier的手提DV拍出了真实如记录片的氛围,这种对残酷生活的完全写实具有奇特的感染力,致使煽情的场面层出不穷,如Watson在汹涌的大海边的尖叫,与死去父亲的自我对话及最后海葬前的生死吻别等等都具有赚人热泪的力量。起划分剧情作用的五首主题歌都非常好听,不知道哪里有原声大碟卖?我买的版本封面上是天津音像版,碟上是武汉音像版,主打名称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画质和翻译尚可。其实,故事如此打动人心就根本讲究不了那么多了。

  苹果酒屋法则,有一部电影的片名曾在大学寝室508墙上的“*月要看电影”的榜单上悬挂数月,为之望穿秋水。还记得,小秦同志还曾为这部电影买错过一张碟;宁波曾公映此片,大家却又因难忍中文配音而与之擦身而过。我终于在大学生活曲终人散之后才如愿看完了这部《苹果酒屋法则》,只是身旁已没有了昔日可爱的室友们,只有同样可爱的妈妈和姨妈作陪。这是典型的成长电影。非法堕胎,孤儿院,不守规矩的医生,美好的初恋,伤感的外遇,乱伦,死亡,疾病,战争,大海。。。当然还有阳光明媚令人向往的苹果园。这些名词足以让人感知到剧情的委婉感人,但是实际上全片的故事讲得非常舒缓平静,注重细节,内敛隽永而又充满张力。音乐和影像都很美。每个人的成长似乎都有这样的过程,在自己和别人制订的规则里挣扎,被淹没又重新抬起头来。当然企图以三言两语简单地解读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是难以想象的,我自己也仍然没有迈过成长的坎,仍然面对各种规则而束手无策,尤其不明白到底什么是责任感。我买的版本中文翻译简直一塌糊涂,却又居然没有英文字幕。由于无法及时解答老妈对于对白的询问,终于让她看出她儿子英语听力之差。学过英语就要能听懂英文对白?哼,这也算是“无聊”的规则之一吧!

  四百击,我是从《最后一班地铁》开始认识特吕弗的,记得当时一起看的有一个宁大国经法的山东男生,他虽然并不欣赏全剧,但却完全被德纳芙的迷人气质所征服,一个劲地说:“高贵,真是高贵!”接下来就是《偷吻》,《床第风云》和《隔墙花》,然后才是我手中这部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四百击》。特吕弗的作品还是早期的好看,温情脉脉,可亲可爱。《四百击》是典型的感伤细腻的风格,从悲观无聊的现实生活中提取大量动人的幽默,这种电影性格很符合我的脾性。片尾的那个著名的长镜头虽然早已烂熟于心,但是当它真正呈现在我眼前时,还是产生了令人难以忘怀的震撼力。剧情是关于13岁的安托万的成长故事(其实是导演的半自传),冷漠的家庭,压抑的学校,虚伪的成人世界使安托万的生活变得异常困惑和苦涩。他想寻求自由,却只能看到无边的海浪翻卷而来。作为经典的青春片,每个人都可以在轻松自如的镜头里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看完《四百击》,著名的安托万系列就还差《20岁之恋》和《爱情长跑》没看了,希望不久能买全这套连台好戏。

  一一,在市面上苦苦搜寻台湾电影已经有些日子了,没想到我买的第一部台湾电影的DDVD竟然是杨德昌的《一一》。突然想起四年前我刚刚看完《麻将》时的激动万分,那是打架的青春,流汗的青春,暗淡的青春,绝望的青春,哦,时间过的真快,想想那时的张震,再看看《卧虎藏龙》里的张震,靠,一眨眼大家都老了!四年前,正是他的《麻将》让我对台湾的新电影刮目相看,欣慰的是,今天的《一一》也没有让我失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中国人所能拍出的最顶尖的电影。这是一部台湾当前日常生活的史诗。极其客观冷静的镜头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却又刻意与人物保持一定距离,没有任何自以为是和居高临下的的现实主义,悲观绝望之中却又不肯放弃对生活的信仰,坚持一贯的反省和批判精神。所有的演员都很棒,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尤其是扮演洋洋的小男孩,是那样的令人惊喜。当他在片末,对着婆婆的遗像说自己已经老了的时候,当时没什么,现在回忆起来却禁不住想要流眼泪。全家人对着成为植物人的婆婆倾诉是全片最有创意的情节。内心的脆弱,不知所向,感情的真与假,价值观的迷茫,一览无余。唯一的不足之处是碟片没有中文字幕,而演员都是讲一口台湾普通话,耳朵比眼睛还累。所以像我妈妈这样听不惯港台腔而又完全不识英文的人基本上就没法欣赏了。但愿大家能买到有中文字幕的版本。

  樱桃的滋味,第一次看伊朗电影是阿巴斯的《橄榄树下的情人》,片末那个著名的长镜头——远远地看到男主角追上心爱的女孩又转身返回——颇令人惊艳,从此对阿巴斯心怀敬仰。《樱桃的滋味》当年令他名动天下,十一月的某个晚上终于一睹大作。一个人想了却生命却又有所迟疑,找人把自己埋葬在樱桃树下。这样的故事简单隽永,平静简单的生死判断中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阿巴斯的电影像是演绎一段禅宗公案,去除商业功利基因后的深厚沉淀直指人心,扣问灵魂。影片是典型的阿巴斯风格,节奏舒缓沉闷,对话冗长繁复,长镜头频繁,大量非职业的表演成分,影像和剪辑也毫无花哨作秀,总之是那样单调乏味以至于你恨不得去按快进键。但值得注意的是,阿巴斯的影像之美需要细细体会,构图,线条,色彩,镜头的运动,一切看似毫无心机实则苦心经营。举个例子,导演用滤色镜在镜头中去除所有绿色,而在影片最后我们能看到这片用来作为外景地的土坡原来是这样充满生机。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则是阿巴斯把男主角的影子投在流沙上,时间的感觉呼之欲出,蕴涵无穷深意。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海报设计也非常出色。

  爆裂刑警,我喜欢上吴镇宇则是因为那部《枪火》,他凭借虽然不多但是极为精悍的戏份,当上了香港影帝。说完男一号,该说说导演了,叶伟信。我挺喜欢这家伙的,他的电影,我最早看的是《朱丽叶与梁山伯》,吴镇宇临死前的那段跑,套用401的口头禅,那叫“喜欢到死”。《爆裂刑警》里吴镇宇演一个患绝症的警探,爱上了一个怀孕后被人遗弃的女人。虽疾恶如仇,但为了能让心爱的女人抚养私生子长大,与劫犯作交易,最后以命作了了结。小人物的视角,悲凉感人。商业片的外壳里看得出叶伟信的抱负。劫匪和警探在痴婆婆家共进晚餐一段,节奏掌控得恰到好处,令人几近窒息,明知会大开杀戒,还是能出我意料。其次,吴镇宇在片末靠在自动饮料机前一段,临死前那定定的、痴痴的、深深的眼神,不由得你不动容。吴镇宇在此片中也有一段跑,和《朱丽叶与梁山伯》中的那段跑相比,可谓是双璧生辉,越跑越让你心碎,越跑越让你流泪。说到跑,《罗拉快跑》中franka potente的奔跑是对生命的追逐,有力努力,从不想退路;《秋天的童话》中周润发的奔跑,大男人可爱的欢乐意气不经意流露在背景和足底;而吴镇宇在《朱》和《爆》中的奔跑是对生命最后的拥抱和释放,让人心酸心痛。

  惊天大刺杀,什么是好电影?大概需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能够打动人心,甭管是痛哭流涕还是默默感动,反正就是那种能让你想起很多人很多事的劲儿;第二,看演员的演技,一句台词就能念得你五体投地的那种;第三,得有创意,有创新和突破陈规的勇气。第一条和第二条能居其一的应该就是不错的电影,如果两者得兼就称得上优秀,如果还能再加上第三条,那就是一部杰出的电影了。《惊天大刺杀》就是这样的一部杰出的电影,不过比较适合男人看,毕竟讲的是政治上(肯尼迪刺杀案)的事儿。如果不请刘德华来演,政治片要想打动女人心真是难上加难。要说男主角凯文·科斯特纳当年也是风流一代男,我还是挺喜欢这个家伙的,不过现在知道这个名字的少男少女可不多了。这部戏是专挑硬柿子捏的牛导演奥立弗·斯通外加演技派的全明星超豪华阵容,汤米·李·琼斯,加里·奥文,乔·佩西,西西·斯派西克,杰克·莱蒙,统统都属于“黑夜里的萤火虫”级别。三个多小时看下来仍是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剪辑方面功力独到,耍尽技巧。将真实的新闻记录片,后拍的推理镜头,以及影片自身嫁接在一起,鬼斧神工,不服不行。我买的宁夏版的碟据说是导演版,但是字幕较糟,有一段乔·佩西的戏,语速快得赶上飞机,可中英文字幕居然全消失。他说的唾沫横溅,我却只能听懂无数个“FUCKING,FUCKING,FUCKING”。呵呵。

  科利亚,在看《科利亚》(给我一个爸)的时候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中央车站》,赶紧找出来,重看之下,发觉依旧温情可人。两部戏有不少有趣的可比之处。比如都是讲在不得已的突发事件下,命运将一个孤身老人和一个失去亲人的小孩的生活安排在一起,从相互冲突不满到逐渐发展为难分难舍,感情浓酣之时却又不得不最终分开。这种经久不衰的“老少配”题材是否成功除了仰仗剧本的质量外,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两位主要演员的对手戏是否出彩。这两部戏在剧情方面应该说是同中有异,各有缤纷姿采。捷克的斯维拉克父子在《科利亚》中将东欧意识形态的政治冲突作为故事背景,人性温情与政治铁幕的碰撞令人感慨万千;而《中央车站》则更多着力于发掘寻父情结和渲染巴西民情。在表演方面,我更喜欢巴西老妈妈Fernanda Montenegro的演出,她将朵拉的心路历程刻画得不露痕迹,功力深厚,堪称杰出表现。由于都有天才童星的加入,两部戏里有许多稚趣横生的场面,惹人嬉笑一番之余,也不禁触动对自己孩童时代的美好记忆。

  圆月映花都,第一次看伊力·卢马是《圆月映花都》,大师的别具一格让我很吃惊。简单到粗陋的镜头,平淡到几乎没有的剧情,最夸张的是喋喋不休的冗长对话。不过,我后来还是忍不住又买了这部《众里寻他千百度》(《绿光》)。这两部电影都同属于著名的“喜剧与谚语”系列。《众里寻他千百度》讲的是在刚刚失恋的女主人公德芙在孤独的假期结束前终于等到了突如其来的爱情的故事。仍是一贯的伊力·卢马风格——铺张对话。全剧最令我心动的段落在于描写德芙在海边百无聊赖的镜头。声声孤独的海浪,形单影只的德芙,几乎看不出任何技巧的镜头运动渲染出孤独无助而又怀有期待的心态,一下子就让你心动。“往人多的地方躲”,是许志安的一句歌吧,用在这里多传神啊。《圆月映花都》的法国谚语是“谁拥有两个女人,就等于失去灵魂;谁拥有两栋房子,就等于失去自我”,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讲的却是“时机到来时,便是钟情之时”。看来能不能理解伊力·卢马是和自我经历有很大关系的,伊力·卢马则像是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总是不动声色地讲述人世百态。他讲的故事你有一天一定会懂。

  孽恋焚情,《孽恋焚情》(危险关系)是13年前的老片子了,那时的约翰·马尔可维奇尚未谢顶,十足英俊小生一个;还有格伦·克罗丝,米雪·菲佛都是风华正茂的大好年纪;美丽的乌玛·瑟曼正长得郁郁葱葱;而基努·李维斯看上去比蔡国庆还要“奶油”不少。几年前,这部戏有过一个美国重拍版本《危险性游戏》(时间放在了现在),瑞安·菲力普演的。《危》我记得是在隔壁寝室506看的,也记不清是谁借来的了,当时似乎是刚考完六级(?),冷冷的一个下午。受片名和乱七八糟的封面图片的诱导,原以为是一部R级片,正好用来放松一下神经,没想到越看越不对劲,恰到好处的镜头干净得要命。一屋子人满怀期待本想堕落一下,却歪打正着结结实实受了一次反对玩感情游戏的严肃性教育。现在想来实在搞笑。虽然没看成R片,但是大家好象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可见原著剧本中精巧诱人的情节设计。印象中记得菲力普演的不错,当然,和马尔可维奇还是没法比。在《孽恋焚情》里,他和格伦·克罗丝可谓是棋逢对手,好戏连场,非常过瘾,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导演在铺陈诱惑,欲望和报复的主题时,层层深入,全剧中分量最重的一句台词“IT’S BEYOND MY CONTROL”最终揭示出本片主旨。看来,爱不爱一个人自己都不能说了算。由于是英国导演(Stephen Frears)的关系,戏里的布景,服装,音乐乃至对白都有浓浓的欧洲古典味。我买的碟封面是江苏版,碟上是辽宁版,画质和翻译只能说是一般。

  8又1/2,当能不能看懂费里尼成为划分影迷档次的分水岭时,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平静地面对这位大师了。幸亏大师还有一部浅显易懂的《卡比利亚之夜》,才不至于显得离我们太远。但是不管怎么说,费里尼影片的DDVD能够大批上市毕竟是我们的福气。哪怕是一年前,我都不敢想象我能买得到《8又1/2》。坦率地说,光看一遍,我并不能完全明白影片的意境,以至于写起评论来也是缩手缩脚,但是对费里尼的视觉风格还是心怀极大敬意。片首对骇人梦境的逼真摹写所产生的戏剧效果是惊人的,接下来,记忆、想象、潜意识、白日梦等花样百出。现实和梦幻交织相融,人物内心的焦虑冲突被挖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华丽精致的黑白影像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讲究构成的镜头梦幻感十足,荒诞虚无的感情呼之欲出。对于这样的电影,我想无论如何还是应该看一看的。

  不羁夜,一前一后看完《不羁夜》(《一举成名》)和《人猿星球》,才发现两部片子都是马克·沃伯格主演的。“炒冷饭”的近作——《人猿星球》除了无可指摘的化妆以外并无多少出彩之处。作为商业大制作,特技远逊于同时期的《指环王》;而又由于是旧作新拍,蒂姆·伯顿招牌式的童话想象和人性刻画较以往也显得缺乏原创力。而《不羁夜》则无愧于美国色情电影业史诗片的称号,如今的成熟偶像马克·沃伯格倒也绝非等闲,当年赖以此片出名顺理成章。剧情庞杂并可作多种读解的《不羁夜》提供了一个全新看待色情电影业的视角,色情电影人的心路历程,色情电影业的兴衰起伏,没有猎奇,没有轻视,只有尊重。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镜头语言成熟严肃,该露该藏绝不含糊;长镜头拍得挥洒自如,尤其是几段跟拍长镜头功力独到,痛快淋漓。全片最后一个镜头是男主角面对镜子拉下裤链露出他的个人特长,这个休止符画得凄凉平静,解开全片悬念。喜欢看碟的多多少少都有过观看A片的经历,《不羁夜》让我感受到这个特殊行业背后所隐含的时代和人性,自此,对此道中人也多了一份尊重,毕竟大家都是人,靠电影混口饭吃而已。

  鬼子来了,姜文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都是非常顶尖的,他的后一种身份给人的惊喜往往更大些。如果说超高起点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他对自己所熟悉的成长气息的一种还原,那么《鬼子来了》在创作上应该更具难度和挑战性。幸好,即导又演的姜文在此片中表现出十足的大家风范,使影片具有了一种史诗般的气质。这部以抗日为主题的电影把浓墨重彩落在了在这场战争中最受苦难的农民个体上,突破以往单纯的意识形态束缚,转而深刻探索人性的多种真实,对农民的弱点及中国人的“丑陋”一面也没有回避,细节刻画上入木三分。影片中有许多令人爆笑不已的黑色幽默段落,但笑声背后难以掩饰的悲凉却更渗入骨髓。为了加强真实感,采用黑白摄像,演员则都操一口地道的唐山方言,尽管由于没有中文字幕,我这样南方人听起来有些吃力,但是口语效果确实惊人。除了吴大维的表演过分漫画化以外,其他角色都很到位,具有一种原生态的拙味风格,尤其是陈述扮演的疯子和陈强扮演的刽子手,出场时间虽短,但是给人印象尤其深刻,老艺术家果然功力非凡。不明白如此之好的一部电影为何一直无法在国内公映,面对这样弱智的审查制度,有时候真的还要感谢那些D商们的眼光。

  黑暗中的舞者,在看《黑暗中的舞者》之前,我对比约克居然能战胜张曼玉夺得康城影后很不满,因为从剧照上看,她那张神经质的娃娃脸与母亲的形象相去甚远。但是在看完此片后,我觉得没有人比她更适合这个角色了,至于张曼玉的落选也是情理之中。最令我意外的是这居然是一部歌舞片!在所有的舞蹈场面中,拉斯·冯·特里尔都用他标志性的手提摄影拍出了极为丰富漂亮的影象。许多匪夷所思的“随意”镜头(甚至出现失焦)和难以置信的快速剪接让整部电影更像是一个记录片。(看完此片后我对没有没有好好利用摄像课乱拍一通感到深深后悔。)整部电影非常煽情,连像我妈这样根本来不及看字幕的人都会因剧情几次三番地停下手中的家务。她老人家对此片的最终评语是:“罪过,罪过,这个女人贼嘎罪过!”(请用宁波方言念)用手提DV冷静拍出的残酷生活与平凡生命所散发出来的美丽诗意交相震撼心灵。剧末的行刑场面简直让人不忍再看下去,善良生命的无情毁灭令人心悸不已,至于结尾的戛然而止则完全是大师的天才发挥。终于明白,生活原来可以这样冷漠,而生命原来可以这样动人。

标签: 捷克电影解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