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内人1:BCI组织——瑞士国民性的裂缝

51剧情网 其他电影 73 0

原本在稍事休整一周后,准备接着写丹布朗的第三部作品——《天使与魔鬼》。

怎奈局势实在变得快,新疆棉、H&M、BCI组织,一周之内一股脑儿地霸了屏。

前两者故事走向,倒很容易看明白。至于这个BCI组织,作为一贯以“认真、严谨”而著称的瑞士人,其行为是不是多少让人觉得有点“意外”?

那好,我们就调整一下步伐,先来说说另一部好莱坞著名的大片《局内人》(Inside Man,2006年出品)。

之所以我们说它,是因为影片中深藏了一个很大的梗。

而这个梗,与不为人熟悉的瑞士民族的另一面相关,自然就也与BCI组织的做事套路风格有关。

局内人1:BCI组织——瑞士国民性的裂缝

我看过针对这部片子的大部分优秀影评,这些分析却几乎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背景解读。其实,这是一部为了顺应当时西方世界最大的一个丑闻、而度身定制的作品。

若不知道“文革”背景,一个老外敢说他看懂了《芙蓉镇》这部获得国内大奖的优秀作品?

若不知道“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一个老外能说他会解读《末代皇帝》这部获得过国际大奖的中国题材作品?

要说清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最大的一个丑闻背景(没有之一),就一定得先挖一下瑞士国民性中深刻隐藏的另一面。

相信大家听到过太多有关对瑞士的赞誉。如果总结地说,无外乎:有着童话般风景的国度、严谨较真的民族性格和作风——这最根本的两条。

至于它在阿尔卑斯山脉深处童话般地存在气质,这还真不是最近几十年来的“发现”。

早在大清政府对利玛窦呈上的“万国图”进行细致分析时,中国人就已经把瑞士当作“西方的桃花源”来进行二次解读了。

忠勇的人设

瑞士人大名鼎鼎的“认真、勇气、踏实”精神,都是她民族个性中极其真实和准确的一面。

至于“忠诚”?答案,也绝对是肯定的!

问题只在于:“忠诚于什么?”

正如童话般的青藏高原,却掩不住藏民额头上长期刻着一个“穷”字。

再美的景色也不能当饭吃。物产匮乏、交通艰难、气候高寒的瑞士,两千年中也没有摆脱过“穷困”。若论有钱的富裕生活,瑞士才刚过上一百年。

与全世界所有的穷地方一样,大量本地人靠外出去挣钱,或者逃荒、或者卖命。

瑞士人选择的是第二条,因为他骨子里一直流淌着“勤劳”血液,以及所有高山民族都有的“勇敢”特质。

就像“荷兰Holland”只是内部一个主要省份的名字,最后在口语中成了一个国家的名字(真正的国名是尼德兰Netherlands)。

“瑞士Swiss”只是内部最早几个邦州之一的名字,最后也演变成了一个约定成俗的国名。瑞士今天正式的全称,仍旧是“赫尔维蒂联邦Confederatio Helvetica”,所以国际缩写一直是“CH”。

看一下今天悬挂的汽车牌照缩写、以及瑞朗货币便知。

局内人1:BCI组织——瑞士国民性的裂缝

西方猛人拿破仑曾一扫欧洲大陆,拿破仑倒台后,瑞士才迎来的它真正的独立自主,并以“永久中立”的原则,“赫尔维蒂联邦”一直保持到今天。

永久中立,一方面源于其狭小的国土面积;另一方面,源于其维持了近千年的欧洲雇佣军历史。

因为它穷得一度只剩下“卖命”这一条在外谋生的活路,真的很艰辛!

瑞士雇佣军,那可是在欧洲史上赫赫有名的、以“勇敢和忠诚”而著称的卖血搏命部队。

从中世纪后期开始,一直到1874年被自己所废止,几乎全欧洲的战事,都回荡着瑞士雇佣军的杀伐之声。

总是能“以少胜多”的瑞士雇佣军战绩,很快传遍了全欧洲。于是,英法百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欧洲三十年战争、拿破仑战争、意大利统一战争等等,瑞士雇佣军为法兰西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教皇国、大英帝国、西班牙王国和荷兰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喋血沙场。

1527年的罗马之劫,瑞士卫队拼死保卫教皇。

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保王党和路易十六卖命的瑞士雇佣军,对着马赛义勇军愣是杀到最后,即便被捕也宁死不降。

千百年来,这是靠着这样的美名,瑞士人被看成了“勇敢和忠诚”的代名词。

勇敢,毫无质疑。

忠诚,忠诚到敌我对垒的阵营,两边雇佣的都是瑞士人自相残杀——不仅如此,彼此还可能就曾是邻村的熟人、儿时的玩伴、甚至还是过去的同村手足——在各为其主之下,仍将手中的长枪,最后扎入到对方的体内……

这些,都有瑞士人自己的亲口记载。

当读到这些的时候,一开始,我真的被瑞士人的“忠诚”所深深折服。

局内人1:BCI组织——瑞士国民性的裂缝

可当我一次次地瑞士走得多了之后,慢慢的我逐渐发现,似乎,这不完全由“英雄体”式的性格而造就。

灵活与讲原则

与大部分人的传统认知一样:瑞士人的认真,伴着“极讲原则”的强迫症,我对此从来是深信不疑的。

从每一趟几乎与纸面时刻表不存在误差的公共汽车实际抵达时间上,就能轻易地发现这一点——无论在喧闹的白天、还是静谧的半夜。

不过,几次下来,依然还是让我逐渐看到了“原则中的裂缝”。

有一种情况可以除外:当你在瑞士花钱进行消费的时候,尤其是当你在购买瑞士的骄傲——名表的时候。

瑞士迄今不属于欧盟成员国。甚至在2002年之前,它还始终不是联合国成员国。即便加入联合国的全民表决,也只不过勉强过半数后,方才涉险通过。这一点你可能没想到吧?

至于为什么?听我慢慢往下说。

虽然瑞士是申根条约协定成员(内部走动相互免签),但它不是欧盟成员国,所以瑞士不能享受关税同盟政策(互免关税)。

瑞士与法、德、奥、意四国陆路相连,却又好比像欧盟大陆中的一个小小的孤岛,由欧盟一国入境瑞士、之后再去欧盟另一个国家,比如“法—瑞—意”,那你就等于“出欧盟、进瑞士,再离开瑞士复进欧盟”。

这时你就像出了中国再回国一样,入境时如果有超限值采购的商品,是要缴纳进口税的。

假如你特意跑去瑞士买表,之后又从另一个欧盟国家离开欧洲,那么理论上你需要缴纳两次进口税——再进欧盟时一次、回中国进海关时又一次。

所以对很多来欧洲公干、商务、旅行的中国人来说(一次要走多个国家的话),既然在欧洲各地的直营店里买表的价格是一样的,那我为何要在瑞士买表、担着多缴一次税的风险呢?

你想到了,瑞士人也想到了。不过,看在钱的份上,瑞士人就“不怎么讲原则了”。

这时候,商家会配合你一块儿动脑筋,帮你提前取得退税款后,甚至再主动帮你把你舍不得丢弃的、既漂亮又同样名贵的、却也显得硕大无比的证据——全套包装盒,非常热情地替你打包好、提前寄回国内。

这样,你就能把小巧的表直接戴手上,装作本来就带在身上出国的自有物品那样,风淡云轻地过海关——说得再透彻点儿,就是协助你“走私”。且这是全瑞士公开的秘密,已成为传统配方了。

看在把钱留下的份上,你误会严谨的瑞士人了,他们其实是可以很灵活的!

局内人1:BCI组织——瑞士国民性的裂缝

不过,我所熟识的法、德、奥、意国其他朋友,只要隔三差五会跑跑瑞士的,却又都共同经历过另一件称得上“吓过人一跳”的事儿,只要都是自己开车去瑞士的话,反正这点距离在国内也就是跨省间的走动而已。

黎明前,往往是最暗的时刻。

就是在那个时刻,再晚也绝不会超过清晨到来前的5点,几个持枪的警察,会突然在你下榻的酒店房门口重重地敲门。伴随着“我们是联邦警察”的不客气口吻,这个时候睡眼惺忪、满腹狐疑的你,一定会被惊出一身冷汗。

惊吓之后你总算搞明白,原来他们只是来追缴上一次你进瑞士时,留下了交通违章的后续罚款而已。

不过,之所以这么大动干戈,还因为积累了可观的滞纳金(因为你是外国车,没有及时收到罚单)。

你不得不佩服瑞士的效率!当你在入住酒店的前一晚,总台登记时,你的信息已经同时在警署被自动筛选了出来告警,于是便有了你眼前的一番惊吓。

滞纳金往往在几百到几千瑞郎。该金额差异,只在于你中间隔了多久没来过瑞士。

身上有钱可以速战速决,瑞士警察办事效率很高,办完后客气地道声“打扰”,礼貌地离开。

但倘若你身上钱不够,可就麻烦了——扣下你的车作为抵押,让你赶紧回去取去!

至于天还黑着呢?以及怎么回去、再怎么来?对不起,这不在联邦警察的考虑范围内。总之你现在就该去酒店总台办离店手续了!

——“没办法,你知道,我们瑞士是做事一板一眼、很讲原则的国度。”

一开始,你会认为碰上做事认真的瑞士人,就自认倒霉吧。

即便是听众,听起来也会觉得,这只是个能对当事人充满同情、然既苦涩又可笑无比的幸灾乐祸轶事。

不过,当你有一天竟然又获悉,所认识的许多经常去瑞士的朋友,不管是哪个周边国家的,他们居然都碰上过这样的事后——倒霉孩子决不是你一个,且也都发生在5点之前的至暗时刻。

你终究会品过味儿来,原来警察选择这样的时刻,只为了能百分百地能收到——你们这些下次不一定会再到瑞士的、鞭长莫及的外国人——的钱!

甚至,你还会后知后觉地惊叹过来——清晨5点之前持枪堵门,如果换在其它国家的话,这岂不是重型逃犯、或是反恐级别的“严打”待遇了?

而在瑞士,却是因为欠罚款,就会如此“罪大恶极”!

从此,静下来时,我对瑞士开始有了重新的思考,就从他的雇佣军历史开始。

同胞杀戮

小时候看金庸的小说,对于在一页纸之间,主人公就能从天南杀到地北、一出手就好几颗人头落地又落地的恩仇江湖,感到快意无比。

有一天无意中突然看到了巴尔扎克笔下,原来真要去杀一个人,人类的心理活动,足够铺满好几页纸张的正反面。

联想到当你真去亲手宰割一只无力挣脱时的活鸡喉咙时,从你内心掠过的那丝无情感和决绝霎那,你终于明白,只要是人,在面对结果他人生命时,都会泛起的最后那份触动与清醒。

所以再高的报酬,都不会有人会欢天喜地的去庆祝自己得到了一份“刽子手”的职业,虽然“刽子手”也在三百六十行的祖业谱之内。这就是人性。

当想到这些道理后,回过头再去寻思:面对儿时的玩伴、邻村的同族、甚至本村的同胞,如果在无前仇的前提下,却下得了“忠诚”之狠手,则要靠怎样的一种心理?

仅仅因为钱的受雇就能做到?那得把钱看得多重、才能毫无反顾地把长枪刺进对方的胸膛?

相反,面对战场上遭遇杀伐对手是彼此毫无个人恩怨瓜葛的老乡或小时玩伴,两边小兵们则象征性地喊打喊杀一番、实际枪口抬高半寸、或者做做广播操动作交差,此类轶闻倒是听到过不少,且无论中外——其实,这才真的符合人之常情吧?

我曾不禁迟疑,历史上瑞士雇佣军的忠诚,靠的是怎样的一种价值观在支撑?真完全是因为收了钱之后所无法推却的道义?还是对钱本身的执念之两者兼有?

九十年代

记得之前留下的,“瑞士至今既不是欧盟成员国、且还是拖到2002年才以微弱多数票才迟迟加入的联合国”这个悬念么?

曾问过瑞士朋友这是什么原因?他解释:对于如今富裕的瑞士来说,加入这些组织,便意味要向外部输血、却并不能得到更多的相应利益,瑞士人做好自己就成。

如果换一个思维坐标来审度的话,说的倒也是事实,虽然透着点冷冰冰。

因此,当听到瑞士BCI机构是一个顶着“非盈利”的组织名号、实际却在每一次认证时巧立名目收费的消息时,其实我一点儿都没觉得意外。就凭我这二十多年来在欧洲生活、走动时,积累下来点点滴滴对瑞士人许多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那种切身感受。

局内人1:BCI组织——瑞士国民性的裂缝

尤其,在我于下一章将再告诉大家,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欧洲最大的那件丑闻时。

要知道:瑞士,整个民族从立国至今,只出过一位远走海外的“政治避难者”。而他的避难,就与亲自揭露自身民族的巨大丑闻有关——只因把钱看得太重。

他的结局,最后成了全体瑞士人的敌人。

这桩丑闻,也就是《局内人》这部电影的真实背景注脚。

局内人1:BCI组织——瑞士国民性的裂缝

未完待续……

上一篇: 轻松一刻:饮食男女出轨之世界排名

标签: 瑞士电影解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