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外国影片的片名翻译的非常好?

51剧情网 欧美电影 116 0

哪些外国影片的片名翻译的非常好?

这几天,小李子斩获奥奖最佳男演员的电影《荒野猎人》正在热映,而小李本人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这部结束了他22年陪跑生涯的影片宣传造势。

为不辜负小李的良苦用心,上映第一天,编大人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影院刷了一遍,看完后最深的感受是,相比影片所表达的复仇和推崇民族之间和谐共存的主题,《荒野猎人》这四个字的片名,实在是充满了肤浅的好莱坞商业画风。

上网找来海报一看,英文片名是<The Revenant>

哪些外国影片的片名翻译的非常好?

「revenant」到底是何意?原著小说顺便给出了注脚:

哪些外国影片的片名翻译的非常好?

果不其然,人家片名要表达的大意是“亡者归来”,这种浓浓的黑暗感果然要比单薄的《荒野猎人》恐怖的多。而小编遍寻豆瓣、知乎,才发现中文官译也大有不同,香港译作《复仇勇者》、台湾译作《神鬼猎人》,此外还有《还魂者》《复仇勇者》等。

事实上,电影片名的翻译确实是门学问,与原文看似并不相符的意译比比皆是,水平参差不齐。例如,《午夜凶铃》电影的英文名是“Ring”,译作「午夜凶铃」给人一股背脊发凉的恐怖感,与电影营造的氛围再契合不过。《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人鬼情未了》(Ghost)、《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等是国人所熟悉的电影中文译名中的经典。

以上这些翻译虽然没有完全遵循原文的字面意思,但是形散神似,恰到好处地与作品主旨相扣,所以成为了经典。

哪些外国影片的片名翻译的非常好?

从电影出现到现在,哪怕在中国最封闭的时代,外国电影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国谈论外国影片,免不了要使用外国电影的中文片名,而中文片名翻译的好坏,有时候对电影的推广具有很大的作用。 解放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登陆中国一般是通过上海。而海派编译者们深谙电影片名翻译的秘诀,因此诞生出很多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经典。不少成功的美国电影片名的翻译都出自这个时代,不仅紧扣电影主题,而且极富有中国传统特色,雅俗共赏,把电影这个舶来艺术和中国古诗词做了完美地结合。

哪些外国影片的片名翻译的非常好?

▲ 1946 美国 《黄金时代》

从解放后到70年代后期,大陆翻译外国电影变得非常直截了当,很多苏联等电影变成了直译,类似像「雁南飞」等这样的片名翻译,都算是那个时代的难得佳作了。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还尚存一批老资格外国电影翻译者,因此也出现了一批较好的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于此同时,台湾香港的翻译,很多还是沿袭了老上海的翻译风格,采取了古诗词风格的意译,也出现了一些经典的翻译。

哪些外国影片的片名翻译的非常好?

▲ 1957 前苏联 《雁南飞》

如今的电影已经富有浓重的商业色彩。

在中国,为了片名更吸引眼球,赚足市场。译者经常会用「豪情」、「惊天」、「总动员」等能字眼来制造悬念,创造紧张气氛,呼唤、刺激人们去看电影。

但是即使是这样,英语电影片名也应该有章可循,力求达到「信」、「达」、「雅」的统一,而不应该为了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一切原则去迎合观众。

我们从网上选取了一些历代的经典译介,来聊一聊那些不错的片名翻译。

翠堤春晓 The Great Waltz (1938)

这部根据小约翰斯特劳斯的传记电影是好莱坞的经典老电影,斯特劳斯还专门为此作曲了一首英语经典爱情主题曲“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电影原名的意思为“伟大的圆舞曲”(The Great Waltz)。电影中很多爱情场景以及小约翰创作圆舞曲的灵感,来自奥地利优美的自然环境。译者为此采用了一个富有大自然风格的译名,字面给观众一个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和浪漫的场景,一对恋人正在河畔相互偎依。

直接看,似乎这个片名和小约翰斯特劳斯的传记没有直接扣题。事实上这个片名是一个暗喻,更像《红楼梦》中的“射覆”文字游戏,“翠堤春晓”影射体现了斯特劳斯一生对爱情和圆舞曲创作的无比激情,然后让观众在影片中,寻找与片名相覆的斯特劳斯那段略带遗憾的爱情故事和浪漫忧伤的主题曲。可见译者的大胆以及对电影内容的深刻理解,因此成为翻译片名的经典。

深闺疑云 Suspicion (1941)

这部表现夫妻之间互相猜疑的悬念片,是世界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代表作,电影中女主角(琼芳汀)怀疑自己丈夫(加里格兰特)要谋杀她,结果证明是一场误会,也是希区柯克比较另类的、略微软性的悬疑片。原文意思为“怀疑”。译者如果直译就很扣题,也符合电影风格。但译者没有满足在这里。“深闺” 两字,原本描述年轻夫妻浪漫的环境,但加上了“疑云”两字后,字面意思大变,“疑云”和“深闺”中的“深”字相互呼应,平添了许多神秘不可测的色彩,而 “疑云”两字,更是把原文“怀疑”突出,翻译中的“信”、“达”、“雅”俱全,一个“云”字,更是强化了“疑”,把希区柯克电影的风格入木三分地体现出来。

虎口脱险 La Grande vadrouille (1966)

这部法国电影的翻译,是80年代大陆罕见的经典外国电影片名。一直以来,我觉得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代表作“虎口遐想”的段子名,很可能脱胎于此。这部风靡几代中国人的法国二战喜剧片的中文片名,和滑稽惊险的故事内容,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时至今日,片名“虎口脱险”甚至成为中国老百姓们对话的常用幽默俗语了。

人鬼情未了 Ghost (1990)

原文的名字为“鬼魂”,如果直译,片名会令人感到有些毛骨悚然,好似要去看一部恐怖鬼怪片,那就离题十万八千里了。“人鬼情未了”是港台的翻译。有了比较少见的“五字”片名结构。“人鬼”暗合了阴阳两隔,而“情未了”三字,是对故事情节的完美体现,而且和片中的主题曲Unchained Melody”的意思紧扣。看完这部浪漫惊险的人鬼爱情电影后,更加佩服译者的创意。此外,五个字的平仄音韵,错落有致,令人叹服。

鸳梦重温 Random Harvest (1942)

电影反映了男主人(罗纳考尔门)在一次事故后失去记忆后独自出走,妻子(葛丽亚嘉荪)后来成为了失忆丈夫的女秘书,帮助他慢慢恢复了过去的记忆。丈夫终于恢复了记忆,想起了自己的妻子,最后两人拥抱在自己过去的旧宅门前。

原文的意思是“意外收获”(Random Harvest),直译的话也说得过去,要是现在,估计译者们就这样翻译了。在解放前的上海滩,当年的译者绝对不满足于字面意思。“鸳梦重温”四个字,无论从紧扣故事主题,还是字面的文学性和创意性,都是绝佳的代表,而且片名能有效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当该片在1980年代在上海电视台,几十年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祖父,依然对这部电影的片名和情节历历在目,极力推荐我看这部电影,而且还专门指出这部电影的片名翻译是难得的经典之作。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1940)

把外国电影最佳中文片名的第一名给“魂断蓝桥”,大概没有什么大的争议。原文是“滑铁卢桥”,要是翻译成这样,估计观众一定会感到很疑惑。当年在80年代,好莱坞电影只有“内部放映”才能看到,一般观众根本无缘看到这部经典爱情悲剧。然而,绝大多数电影爱好者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都知道这部电影的片名,记得当时不少人说:“看看这部电影名字,就知道一定好看”。  这个片名中,译者能想到“魂断”两字不难,最难的是后面“蓝桥”二字中的“蓝”,真不知道译者怎么想到用这个字。 “蓝”字暗合影片中两人相识、相爱、分手的夜晚氛围,碰巧的是,“蓝”在英语中意为“忧伤”。只能惊为天人之选。  “魂断蓝桥”四字,珠联璧合,辞藻典雅、浪漫伤感、意境深幽,同时紧扣电影主题。是外国电影中文片名翻译中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  有意思的是,以上中文片名的翻译,绝大多数都是解放前译者们的佳作。

资料来源:知乎 JasonJ

那么,如何学习以上佳例,给影片一个优秀的译名呢?

编大人在此为您整理了份儿内部参考,其中有详细而系统的指南。

▍电影片名的翻译现状

一个好的译名能极大地促进观众的观看欲望, 而劣质的译名效果则适得其反, 从而影响其票房价值。再精彩的故事情节, 再唯美的画面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既要遵循翻译原则, 又要兼顾其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就目前的翻译状况来看, 影片名的翻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音译,即按照片名读音直接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一般情况下用于以人名、地名或反映该民族特有文化的事物命名的电影, 如《阿甘正传》(Forrest Gump),《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泰坦尼克》(Titanic),《简爱》(Jane Eyre),《哈利波特》(Harry Porter)。还有一些电影是以主角的绰号来命名,如蜘蛛侠系列,还有教父系列。

2.直译,即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 从词汇到语法结构、句子形式, 大体上不作改变。如《西雅图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三个火枪手》(《The Three Musketeers》),《第22条军规》(《The Catch 22》),《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和《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vles》)。

3.意译,即只保持原文内容, 不保持原文形式。有时电影片名过分直译会让人觉得难懂, 无法引起观看欲望, 但通过增词或扩展手段来处理则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壮志凌云》(《Top Gun》),《飞屋环游记》(《Up》),《无间道》(《The Departed》),《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七宗罪》(《Seven》)。

4.混译,即将音译、直译、意译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 这是影片名翻译中的常用方法。如“Friends”《老友记》,“Speed”《生死时速》, “The WaterlooBridge”《魂断蓝桥》, “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 “Taxi”《的士速递》等。其中《魂断蓝桥》可谓是翻译中的上等佳作, 如果直译, 则是滑铁卢桥, 容易让观众与滑铁卢战役混淆, 因此在翻译中就只直译了桥, 而根据故事情节将其混译了。

5.重命名,即在直译、意译均不能体现影片内容的情况下, 译者以影片为基础, 另立译名。如“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等。

▍文化差异与片名翻译

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对于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差异现象, 作者拟用实例从人文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生活环境差异、历史典故差异等几方面来阐述, 这些文化差异在翻译片名过程中对翻译方法、翻译效果的影响, 以及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1.人文文化

任何事物的特性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都有它过去的文化渊源。如果想在译名上一鸣惊人, 创造出轰动效果, 那就必须得在文化差异上下一番功夫, 了解目的语观众的性格文化特征。

“Speed”这部影片名称如果直译就是“速度”, 但如果译成《速度》, 相信根本就无法引起中国观众的观看欲望。但最终译者采取了混译的方法, 将其译为《生死时速》, 忠实于原名, 又将电影特色得到体现, 最关键的还是迎合了中国观众的欣赏喜好, 一听这四个字就觉得紧张、危急, 速度与生死有关, 引人遐想。同理, “Taxi”译为《的士速递》, “Shooter”译为《生死狙击》,Saw”译为《电锯惊魂》, 都有同样的效果。

2.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民族的信仰以及社会生活。

如著名的美国电影“Seven”是一部反映《圣经》里七宗罪过的恐怖片。对于西方观众来说, 看到“七”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它在西方宗教文化里的含义, 而不了解《圣经》的中国观众则很难从“七”里看出特殊意义, 只不过把文看成一个普通的数字而已。因此在翻译片名时就采用了混译, 增加了一些更有利于不同宗教文化观众理解的信息, 译为《七宗罪》。再如“Friday the13th”, “The Sixth Day”, “The Da Vinci Code”等都是与宗教相关的电影, 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观众对宗教的文化理解。

3.生活环境

非常经典的一部电 影《壮志凌云》原名是“Top Gun”, 直译的话很容易将它误译为“最厉害的枪”, 而事实上如果你在美国, 你稍微对军事感兴趣的话就知道“top gun”其实是美国海军F- 14舰队战机训练学校的代码, 而整部影片所表现的是该校培养意志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因此译为《壮志凌云》不仅体现了主题, 而且能让观众朗朗上口, 耳熟能详。

再如奥斯卡最佳影片“American Beauty”, 对于绝大部分没有美国生活经历的中国观众来说是一部难懂的作品, 而它的中文译名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命名为《美国丽人》, 这个译名与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相差甚远。美国人都明白这里的American Beauty是一种四季都开花的植物, 在电影中多次出现,象征着美丽纯洁还有爱,因此这部影片的翻译应该充分传达影片的爱情主旨。在台湾它被译为《美国心玫瑰情》就很妥当,而大陆译名《美国丽人》则进一步误导了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社会文化差异, 对于绝大部分没有跨文化生活经历的人来说, 非常难以理解不同生活环境下所渗透出的不同社会文化。因此在翻译一些有特色的环境因素影响的文化背景的影片时, 一定要特别注意深刻地去理解该电影特殊的文化背景, 然后再在片名翻译上下功夫。

总之,世界上存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我们相信,只有重视文化内涵, 才能使翻译真正达到传说中的“信、达、雅”。

标签: 法国电影欣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