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似锦的女孩》:比起“奖项热门”,更值得注意的是电影本身的悲剧性

51剧情网 影视资讯 284 0

  《前程似锦的女孩》俨然成为颁奖季大热,斩获多项提名。

  事实上,比起“奖项热门”,更值得注意的是电影本身的悲剧性。

  两个女孩,一生一死,一明一暗,一今一昔,都智商爆表、颜值优越,都曾有大好年华、前程似锦,都因为被侵犯、被误解、被一而再再而三伤害,前者含恨而终,后者以死换来真相和公平。

  


  故事以奇怪的异象开局,女主角Cassandra(Carey Mulligan饰)假装烂醉如泥,在酒吧被道貌岸然、看似温柔体贴的好心男子带走。

  男子意图不轨之时、女主突然冷静了起来,一秒切换节奏:醉到不省人事是装的,敢趁机占老娘便宜?姐这就来教你做人了!

  


  起初你会觉得很奇怪,Cassandra从大好前途的医学院辍学,白天在一家小咖啡馆混日子,夜晚浓妆艳抹去酒吧装醉、教训不轨之人,回家以后在小本本上写名字记仇画杠杠。

  这不是一条看似寻常的生活轨迹,钱少事多很奇怪,亲爹亲妈都无法理解,送给她的三十岁生日礼物是一个行李箱,明示这么大把年纪怎么还住在家里?

  


  


  此后,影片逐层解开谜团,当年Nina醉酒后,被同学当众侵犯,被羞辱的女孩求诉无门后惨死,犯罪的男孩却始终平安无事、人模狗样平步青云。

  好友Cassandra的复仇过程、是为Nina洗冤鸣不平的过程,同时也是控诉帮凶、围观者们的过程: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为什么能发生?

  


  一,规则的缝隙:程序正义和受害者观感。

  多年之后Cassandra回到母校,找到院长,您还记得Nina吗?

  院长毫无印象。

  那您还记得门罗吗?

  院长一脸欣慰:当然,他前几天还作为优秀代表回来演讲。

  


  Cassandra一点点向院长扔出炸弹:当年Nina被门罗当众侵犯,找你投诉,你说没有证据、疑罪从无。如今我刚刚接到了你女儿,安排她和几个男孩在一个酒店房间玩耍,还给他们准备了酒,你自己琢磨下接下来会发生啥?

  院长爆炸:哪个酒店哪个房间?

  这是Cassandra的复仇:就是当年Nina被当众侵犯的房间,你不记得了吗?

  


  当然,事实上Cassandra并没有真正让人伤害院长的女儿,她只是骗来女孩的手机、让女孩以为等在餐厅可以见到自己的爱豆。

  但女主用假的“女孩、几个男孩、醉酒、酒店房间”等信息,成功炸出了自己的控诉:你为什么不相信,你为什么不记得。

  


  当年的事件对Nina来说是灭顶之灾,对Cassandra来说是永远的噩梦,但对处理事件的校方领导来说不过是“每周都会发生几次的投诉”,她轻飘飘礼貌说着“对不起我真不记得”。

  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说,没有证据、疑罪从无,没问题。

  


  但此处影片从受害者的绝望、痛楚的角度来讲故事:让人察觉看似公事公办的院长,看似公平正确客观的立场之下,有对“成功男学生”的偏袒、有对“女生喝那么多干什么”(隐隐有活该之意的受害者有罪论)的偏见。

  故事更加可怕的地方在于,多年之后Cassandra才知晓:不是没证据,而是证据被淹没在无知和偏见中。

  


  二,偏见的预置语境:错误的受害者“活该论”。

  多年之后Cassandra约见上学时的老朋友,一通寒暄、灌醉对方。

  做局设计老同学,老同学酒醒之后,发现自己和陌生男人共处一室,以为发生了不轨之事、深陷绝望。

  


  事实上Cassandra没对这位老同学做出实质性的肢体侵犯,仅仅安排男生坐在房间里、让她误以为自己被侵犯,让她终于能够反省“醉酒”根本不是被侵犯的理由。

  原本,这位昔日女同学对Nina的悲剧,立场很混蛋,她同样认为“女孩子喝那么多酒被如何如何了也略有些活该的意思”。

  


  钱包放的口袋浅,就活该被偷吗?

  女孩子醉酒,就活该被侵犯吗?

  儿童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就活该被伤害吗?

  这是什么逻辑?

  受害者的能力弱、或者当时状态不清醒,就变成了活该被侵犯的合理性的正当理由吗?

  


  正确的逻辑是这样的:应该提高防范意识、把重要财物保管好,但万一还是被偷了,那罪责只能是小偷的,没有道理搞受害者有罪论。

  偷盗犯罪事件的逻辑是清晰的,怎么到了性侵、就格外爱搞“受害者有罪论”呢?

  层出不穷的荡妇羞辱、“醉酒活该”,偏见的预置语境无形中颠倒了黑白是非对错,很可怕。

  


  电影里,Cassandra让这个观念错误的女同学设身处地去体会:如果你醉酒,你还会这样想吗?

  这位女同学才终于能够回望当年,回望她自己当围观群众时、偏见有多糟糕。

  当年Nina被侵犯时,被拍下视频,视频在同学之间四处传播、她本人也曾经收到,但她当年觉得那只是八卦、甚至觉得那是“有趣的”。

  多年之后终于幡然醒悟:怎么可以觉得那样的视频是“好玩的”?

  


  三,清白幻象:盲目的从众心理。

  电影里Cassandra遇到了一位几乎完美的男友,昔日在医学院的同学Ryan,咖啡店重逢后一心追求她,Ryan彬彬有礼、温柔体贴,幽默感良好、举止分寸极其规矩。

  显然女主在意的不是他的高薪工作、体面的医生地位,而是他展现出的温和、对自己的尊重。

  


  常年混迹酒吧、见惯各色渣男不轨面孔、丑恶嘴脸,她深深知道这份温柔尊重有多难得。

  可惜的是,太过完美的人设最容易反转暴露,拿到当年Nina被侵犯的视频之后,Cassandra才发现原来当年Ryan也在现场。

  他虽然不是侵犯Nina的人,但也是那群兴高采烈围观者中的一员。

  


  Cassandra一度准备放下Nina的往事、从头来过,和Ryan开启新的人生,直到这一刻,一切分崩离析。

  如果说Ryan当年围观,还可以用年少无知、被动出现在现场当借口,多年之后他的表现、他的遮掩、他对警方撒谎的行为,则彻底证实了这个阳光温情角色心中的暗面。

  


  从院长到当年的女同学再到男友Ryan,和事件的关联程度由低到高;

  院长没有证据、冷冰冰走程序(夹带偏见私货),老同学明明有证据视频、却因为偏见和无知一笑而过,男友当时就在案发现场、混在“狂欢”的诡异氛围里,没有伸出救援之手、没有呼出正义之声。

  


  四,罪恶链条的“传染性”。

  这个故事里最经不起推敲的环节,是当年为施暴男孩门罗辩护的律师,威胁恐吓女孩撤诉,如今恶事做尽之后幡然悔悟,良心发现,洗心革面要当好人。

  从戏剧合理性、故事合理性的角度来说,安排一个关键恶人、核心反派突然倒戈变换阵营,很容易被诟病“金手指开挂”,但比起故事揭露的暗面、偏见、痛苦来说,故事叙事手法上的瑕疵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最终,Cassandra用自己的死亡,证明了门罗那个衣冠禽兽的罪行。

  她伪装成脱衣舞娘,出现在门罗的单身派对上,讲起当年事、让他认罪,惊恐之下的门罗用枕头捂死了为Nina求正义的女主。

  两个人,两件命案。

  


  强奸犯、杀人犯门罗,依旧是衣冠楚楚的大好青年,若无其事举行婚礼;Cassandra尸骨未寒,在群山之间被烧成灰烬。

  她涂着鲜艳指甲的手、浸透在溪水中,触目惊心。

  


  


  影片最后的反转,是Cassandra前往密林小屋的单身派对之前,已经准备好了信件、定时短信,提前寄出了证据和线索:如果我没有回来,请去某某地址寻找我、请将证据转交警方。

  最终,两位女孩沉冤得雪,人渣“杰出青年”在婚礼上被警方带走。

  可见Cassandra早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也做好了在婚礼上揭穿他的安排:就是让要所有亲朋好友看见他不堪的真面目。

  


  电影里反复出现了几次刻板印象的对比,影片中Cassandra去酒吧时一定会化大浓妆、爱穿很短的衣服。

  穿着、妆容、服饰,会被认为是阶层和礼仪的某种表达,但从服饰来断定“受害者有罪”显然不正确。

  荡妇羞辱中最常见的谬论是“穿着暴露所以活该”,穿短裙是人家的自由、侵犯罪行才是真正值得羞耻的罪恶。

  


  故事里的Cassandra和Nina,是自幼一同长大的好朋友,亲密无间、形影不离,有观众解读她们的关系是超越好友层面的爱人;电影没有浓墨重彩描述这一点,关系的性质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Cassandra寻求沉默的真相的精神力量。

  一件侵犯案件,为什么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可以公布于世警醒众人?

  偏见是具有“传染性”的,偏见笼罩的阴霾,一环环一桩桩构成真实的人间地狱。

  


  舒心结语

  古希腊传说里的特洛伊公主Cassandra,拒绝了阿波罗,从而被对方诅咒,她有预言的能力、说出的话却不会被众人相信,被认为是疯子。

  埃斯库罗斯《阿伽门农》里出现的卡珊德拉,就这样悲情说着无人相信的预言。

  《前程似锦的女孩》中,同样叫Cassandra的女主角,说的是关于过去的真相、同样也是关于自己未来悲剧的预言,同样无人相信。

  于是,她用非常手段、迫使听众们相信。

  


  付出如花年华、牺牲璀璨前程、献上喋血生命,才终于换来一个迟到的公平,换来众人倾听:别被偏见裹挟善与恶。

  层林叠嶂,树木葱茏,其中长眠着被凄惨焚烧的女孩,灰烬中有她生前佩戴的项链,上面刻着Nina的名字。

  她曾经工作的咖啡店里留下另一条项链,刻着Cassandra

  别忘记她。

  别再让后来的受害者们,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

标签: 前程似锦的女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