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发展的概况如何?

51剧情网 国产电影 190 0

1979年以后中国内地的统战政策和台湾民众反对美丽岛事件的声音持续不断,台湾社会逐步走向一种软性权威的时代。台湾电影政策也开始出现松动的局面,但是这种松动却带来了台湾电影作品的进一步堕落,所谓"国片死亡",图景已经写入台湾工业史的记忆之中。

  不过,香港新浪潮的出现无疑给台湾的电影企业和当时默默无闻的一群年轻电影人带来希望的曙光。

1982年台湾"中影"出品的集锦式的电影《光阴的故事》,由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分别执导其中的一个故事。这种同时推出多个新人的决策拉开了台湾新电影的序幕,台湾电影史的一片灿烂就此孕育而出。

1983年4月台湾"中影"开始拍了《儿子的大玩偶》,由侯孝贤、曾壮祥、万仁执导,影片在市场和舆论上一举击败了当时台影投拍的《大轮回》,后一部作品的导演是当时台湾电影界最重要的三人:胡金铨、李行、白景瑞。《儿子的大玩偶》超过预期的成功使台湾电影的航船正式起锚。

从海平线升起的台湾新电影的光线终于使台湾岛人的生活和历史被胶片记载下来,关于台湾的这段记忆终于不再被KMT的宣传片和通俗商业电影完全把持。

台湾新电影人对于台湾近现代史的飘摇感觉和出路的质询,几乎组成台湾社会非常重要的话语空间。尤其当一部电影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关注对象之后,它所具有的引爆力量是惊人的。

  1989年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奖,使台湾电影正式走向国际一流舞台,更为深远的意义是关于"二二八事件"的表达构成了对台湾社会的一次极大情绪刺激。

标签: 台湾电影介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