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伯虎点秋香》的若干问题的考证

51剧情网 经典电影台词 165 0

  关于《唐伯虎点秋香》的若干问题的考证(1)

  最近老感觉自己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百无聊赖的时候,我会看看书,看看电影,用来打发那些看起来好像永休止的无聊时光。虽然现在电影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几乎每天都有新电影面世,但是真正值得一看的电影却寥寥可数。选择下载一部电影之前,我一般会看看这部电影的介绍和评论,对于含有自己不认可的题材和情节的电影,我会直接放弃下载;对于某些已经下载了的电影,在看了前十几分钟之后,如果发现名不副实,我也会果断终止观看。我宁可花时间看一部过去看了很多遍的老电影,也不愿任某些新的文化垃圾污染自己的头脑。

  前不久,我又一次观看了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为方便阅读,后文全部用《点秋香》代之)。看完之后,脑子里忽然产生若干疑问,这些疑问主要是针对唐伯虎他爹唐天豪那一代人的恩怨的。纵观整部《点秋香》,可以看到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很明显,就是唐伯虎本人的行踪。暗线并不明显,但是却对整部电影的情节冲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条暗线就是唐天豪。表面上看,天豪在整部《点秋香》中只露过一次脸,但事实上,他却无处不在。唐天豪与夺命书生的恩怨纠葛,与华夫人的爱恨情仇,成为了整部《点秋香》的戏剧冲突的根源。

  我这人有一个毛病,好奇心强,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怀疑的事情,有极大的兴趣和毅力。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对唐天豪的生平做一次考证。

  对于这篇考证,首先申明三点:第一,这是一篇非主流考证,供自己和朋友们玩笑之用,不具有严谨性,所以内行的朋友不必较真。第二、这篇考证并不是以史实为依据,而是以《点秋香》为纲为宪,凡是与《点秋香》相矛盾的事实或证据,哪怕是出自明史或者明实录等权威资料,本文或者不采纳,或者是有选择性的采纳。第三、这篇考证以逻辑推理为主,辅以若干电影中的情节和台词为佐证,如果佐证不足,辅以想象力来补充。

  下面,我将从《点秋香》中提取出若干有关人物和情节做分条考证。

  一、唐家霸王枪的来源

  看完唐天豪父子跟夺命书生的两段恶战之后,我就想,唐家霸王枪这套枪法到底从何而来。这部电影中并没有交代,当然,正规史料中也不会有记载。我对这二十多年来自己接触过的小说或者评书中的各种枪法做了一次系统的回忆,希望能找到与霸王枪有渊源的枪法。从商周的《封神演义》开始,一部一部往下捋,想到《明英烈》的时候,一个场景忽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单田芳老师讲的《明英烈》中有一段,金眼雕岳伦大战四宝大将脱金龙。这脱金龙乃元朝太师脱脱之子,胯下马掌中九凤朝阳刀,所向无敌,实乃元朝第一猛将。二人大战一百多回合,岳伦由于大病初愈,体力渐渐不支,于是打算采取败中取胜的策略。岳伦佯装败走,引脱金龙催马追赶。当脱金龙马头接近岳伦马尾之际,脱金龙举起九凤朝阳刀,用一招力劈华山,对准岳伦,斜肩铲背就是一刀。说时迟,那时快,岳伦一手提枪,一手用力按战马的铁过梁,这匹马突然马失前蹄,两腿跪地,与此同时,岳伦右脚离蹬,翻身下马,躲过这一刀的同时,以左脚为轴心,转回身,举枪刺向斜上方,正刺中脱金龙胸口,脱金龙大败而归,昏迷不醒,明朝军队趁机掩杀,元军大败。

  当时听这段的时候,我对这招“回马枪”万分崇拜的同时,对其中的一个细节产生了疑问,那就是单田芳老师讲到的“铁过梁”到底在马的哪个部位。不但这部评书提到过“铁过梁”,在其他评书中也经常听到过这个词。评书中在描述某位将领的时候,经常这样说“两脚一点飞虎蹬,小肚子一碰铁过梁,这匹马‘灰溜溜’一声咆哮,四蹄蹬开,箭一般冲入敌阵”。关于“铁过梁”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的童年生活。我特意观察过马,不过不是战马,而是拉车的马。小时候有每当遇到卖盐的或者收粮食的马车,我都会走近观察观察,但是毫无收获。直到上大学之后,我才了解到,铁过梁其实是安装在马鞍前面的类似于扶手之类的东西,方便骑手上下马,跟马的两条前腿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其中“跟马的两条前腿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这句是我想象的,相关资料上并没有这样的描述,但是如果对战马有过研究的朋友对这句话产生质疑,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这种说法是靠得住的。因为马的身长就那么长,马鞍就在马背的中间部位,铁过梁又在马鞍的前面,当然不可能安到马脖子上面去。在马脖子和马鞍之间的铁过梁能自由安装的空间非常有限,所以我用了“大致”,这是很严谨的。

  貌似扯远了,还是把话题拉回来讨论“回马枪”的问题。我之所以认定岳伦的“回马枪”跟唐家的“霸王回马枪”有一定的武学渊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都跟明朝有关,岳伦在元末明初,唐家霸王枪在成化早期,中间相隔100年左右,时间间隔很短。2、都是用枪(这条硬凑的,纯属废话,跟没说一样,但是还是说上吧,否则条数太少了,对不起观众)。3、这一条是最重要的,用法惊人相像。岳伦用这招的时候是右脚离蹬,以左脚为轴心,转身向斜上方刺;我观察过唐天豪和唐伯虎用这招时候的具体细节,都是以先背对夺命书生,并且此时夺命书生都是在上方,然后以某只脚为轴心,转身,向斜上方刺。把岳伦和唐家的这招回马枪的动作要领提炼一下就一目了然了:背对—轴心脚—转身—斜上方刺,看明白了吧,其实这两套枪法是一模一样的。

  很明显,唐家霸王枪跟岳伦的枪法有传承关系,而明英烈中的岳伦又是岳飞的后人,由此推理之,唐家霸王枪是岳家枪的嫡传或者是变种。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着重讨论一下。岳飞为南宋第一名将,是名副其实的numuber one。明英烈虽然没有像百晓生那样的兵器谱排名,但是从各种比较来看,岳伦在众武将中应该可以排到第一的(开平王常遇春之子常茂是公认的明英烈第一猛将,脱金龙跟他几乎可以打成平手,但是大病初愈的岳伦却几乎送脱金龙进了鬼门关,由此可见,岳伦的武功应该在常茂之上)。那么问题来了,凭着岳家枪的精妙绝伦,霸王枪为什么在兵器谱上只排到了第三(后来经过唐伯虎改良之后才排到第二),不敌“小李他妈的飞刀”和夺命书生剑?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唐家霸王枪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岳家枪,是阉割版或者叫改造版的。熟悉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的朋友应该知道,枪是马上的兵器,多用于战场。所谓棍扫一大片,枪挑一条线,讲的是这些兵器在战场上的作用。这些兵器如果要用在江湖中的打斗,就会显得有些笨重。江湖上兵器讲究的是宁短一寸不长五分(《天地英雄》中姜文原话),这就是为什么用枪的大部分都是战场上的武将,而江湖豪侠中都是以轻盈的刀剑见长。正规的战场功夫跟江湖功夫的差别是很大的,内行人一眼就能瞧出来,在《新龙门客栈》中,看了几招打斗之后,老太监立即就能辨别出来前面打斗的人不是周淮安,因为身为一代名将的周淮安,“不是这种江湖功夫”。岳家枪是马上的枪法,而唐氏父子则是步下的江湖豪侠。岳家枪演变成唐家霸王枪中间肯定经过一些改造,使兵器更加短小便捷,招式更加灵巧轻盈,但是岳家枪的威力肯定会削弱。据考证,天豪后来参加了朝廷的武举考试(后文会讲到,如果有后文的话),但是只中了探花,根源就在于经过改造的岳家枪马上的威力大减。至于基于怎样的因缘巧合,唐天豪得到了岳家枪的真传,又为什么没有沿用岳家枪这么响当当的名字,而独立门户取名唐家霸王枪,这会在(如果有的话)后面的想象(编故事)部分中给大家解惑,唐家霸王枪的考证部分就此结束。

  二,唐府管家

  在《点秋香》中,得到上镜机会的唐府仆人共两位,其中一位叫阿水,共两次上镜机会。第一次是引领祝枝山进唐府后院,祝枝山要求唐伯虎替他画画还债(唐伯虎说:阿水,你出去先!);第二次是引领宁王的手下和御医进唐府邀请唐伯虎出山。综合分析,这位阿水在唐府中的地位应该比较一般,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应该是看大门的保安或者是迎宾。在唐府地位比较高的仆人应该是另外一位,可惜的是,《点秋香》中并没有提及这位仆人的名字,但是鉴于这位仆人先生在唐府以及唐天豪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必须要给这位仆人取个名字。结合另一位仆人的名字叫“阿水”,我就给这位比较重要的仆人取名叫“阿山”吧!

  之所以认为阿山在唐府的地位高,可以从《点秋香》中的几个镜头来分析。在电影刚开始的1分42秒,唐伯虎在炭火上烤鸡翅膀,在旁边给他拿铁钎子的就是这位阿山。从表情上分析,阿山一脸慈祥,神情随和,完全不像是下人对主人的态度,更像是一位长辈照顾自己的晚辈。从称呼上分析,阿山喊唐伯虎“少爷”,貌似很正规,但仔细一想,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唐天豪已经过世多年,而唐伯虎也早已成年,俨然是一家之主了,按道理,仆人们应该喊唐伯虎为“老爷”了。那为什么阿山还是喊少爷呢?理由只有一个,他已经喊习惯了,并且在他内心深处,“老爷”另有其人,并且将永远活在他的心中,就像现在还活着一样,他心目中的那位老爷就是唐天豪;从语言上分析,在阿山第一次出镜烤鸡翅膀的时候关心酱油够不够,第二次出境时慌慌张张的跑进后堂告诉唐伯虎宁王派人来了,第三次出境时阿山紧紧站在朱茜(唐伯虎母亲)后面,眼神犀利的盯着宁王府来的不速之客,俨然是一副保镖和半个唐府主人的架势,这次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表情动作却比语言更能说明问题;综合这几个镜头,从语言上来分析,阿山对唐伯虎充满关切,对唐府充满责任感,这完全超越了一个普通仆人对主人的尊敬和愚忠,这份责任感很可能是出自于跟原主人(唐天豪)长期摸爬滚打中积累下来的亦仆亦友的感情中升华出来的;最后,从年龄上来分析,《点秋香》中的阿山大概四十多岁,唐伯虎二十多岁,从古人早婚早育的习惯中来推测,此时如果唐天豪还活着,也应该是四十多岁,跟阿山年龄相当。

  综合分析,阿山在唐府的职位应该是总管。很有可能的是,阿山从小就跟唐天豪一块长大,是小时候的玩伴,成年后的忠实仆人。在唐天豪“郁郁而终”之后,他又重新充当了小主人(唐伯虎)的玩伴,代替唐天豪履行部分做父亲的义务。可以想象的到,这位阿山叔叔在唐伯虎的幼年的记忆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份空间,成年后坐在炭火前烤鸡翅的唐伯虎或许还能清晰的记得,某个炎热的午后,他坐在阿山叔叔的膝盖上玩耍,树上的蝉鸣搅得人心神不宁,阿山叔叔就用一个长竹竿粘上面筋,把这些知了全部粘下来,把翅膀折掉,放到地上给他玩……当然,阿山的这些感情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产生的,这应该全部来自于唐天豪。

  三、华太师其人

  要考证华太师,就得先说说明朝“太师”这个官衔。在明朝的官职中,太师是正一品,品级最高。在明初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之后,太师就成了整个明朝文官集团中最大的官。在实际操作中,太师几乎是镜花水月,看得见摸不着。有明一代,几乎没有人在生前被封为太师。注意,这里我用的是“几乎”,这是很严谨的,事实上,据我了解,明朝从始至终至少产生过三位活着的太师,而这三个人都不是一般人,到底是哪些大神被封了太师呢?第一位,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老师,内阁首辅张居正,这位明朝第一权臣不必多做介绍,凡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人在明朝的地位。比起第一位来,第二位无论在个人威望,业务能力,权术手腕上跟地位都有天壤差别,他之所以被封为太师,得益于他过人的战略眼光,这种长远的战略眼光在他出生之前就显露无疑,具体表现在他投胎的时候有精准的判断力,生下来就是魏忠贤的侄子,换句话说,魏忠贤是他叔。他有何德何能被封为太师呢?侄以叔贵,你懂的。比起前两位,最后要介绍的这位更加不得了,在文官集团方面,他是当朝一品太师;武官集团方面,他是威武大将军加镇国公。除了做当朝最大的文官和最大的武官之外,他还兼职着当时明朝最重要的一个职位——皇帝。这位大神就是正德帝明武宗朱厚照。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不算,这是这位历史上最能搞笑的皇帝自己胡乱封着玩的。但是,事实上,他自封的这些官职都是在吏部正式存档的,并且还要从户部定期领俸禄的,他给自己定的俸禄是五千石。可见,这不是闹着玩,即使我们后人看起来这像是正德帝绷着脸在讲冷笑话,但是皇帝自封这些官职的时候是极其严肃认真的,所以,这个太师也是正规的,算数的。

  之所以先略讲一点太师的知识,是想让大家明白,在明朝能被封为太师的人究竟是哪些人,这些人的权势有多大,究竟有哪些能力?这有助于对华太师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证。据我日常的知识积累和临时抱的佛脚,有明一代,并没有产生过一位活着被封为太师的姓华的官员,死后被追封成太师的华姓官员也没有,所以《点秋香》中的华太师是导演虚构的人物。对于华太师的原型的猜想,一种出自于当年明月,他认为华太师的原型是华昶,另一种出自于百度百科,认为华太师的原型是华察。本文采用百科说法,理由是,如果用非黑即白的二元善恶观来判断,华昶是个坏人,因为他在明朝“科场舞弊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而华察除了正经当过皇家孩子的老师之外,还是一个好人。从《点秋香》中的若干细节来看,华太师是一个好人,二人在品质上有契合点,所以本文采用“华察说”。

  在《点秋香》中,华太师被描绘成一个身材矮小,长相多少还有点猥琐,性格懦弱,胆小怕事,还有依赖性的人。胆小懦弱没必要深入分析了,因为在跟宁王的对峙中,他的这种性格已经显露无疑了。依赖性可以从以下几个镜头中看出来,第一次,与参谋将军对对子的时候,参谋将军出上联,他正在为难之际,唐伯虎突然杀出,以一个工整的下联替他解了围,他的表现是感动得痛哭流涕,伏在唐伯虎怀中说:“华安,你来的正是时候啊!”。家中有小孩的朋友们对这个应该深有体会吧,这是孩子依赖大人的典型表现。在参谋将军说唐伯虎刚画那副《春树秋霜图》墨迹好像还没干的时候,华太师也是赶紧看唐伯虎,唐伯虎说:“最近都是南风天,湿气太重”,华太师赶紧附和说:“湿气太重了”。除了对唐伯虎依赖之外,对华夫人的依赖性也经常显露出来,在遇到棘手事情的时候,他也总是下意识的回头看看华夫人,这些都是他性格中的依赖性的一面。其实,一个人稍微可以有那么一点依赖性的,谁不都是超人,在某些方面都会有弱点,如果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弱点,懂得依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弱势,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就像楚汉相争时的刘邦,军事上依靠韩信,谋略上依靠张良,经济上依靠萧何,最终打败了极度自负的项羽,或许,既然做到了当朝一品太师的官位,华太师在取长补短方面确有过人之处。

  其实,华太师是一个好人。当秋香被夺命书生的一通面目全非脚打得其丑无比之后,唐伯虎及时施展了一套还我漂漂拳,把秋香重新打回原形。这时候华太师笑容满面的对秋香说:“秋香,你变漂亮了!”这个时候的华太师就像一个邻家老大爷一样慈祥,一个当朝一品太师对自己家的一个普通下人竟有这份关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华家两位公子的书房里,为了给唐伯虎一个下马威,那位“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的教书先生赤裸上身,拎起砍刀,玩起了古惑仔的把戏,谁知华太师从外面一开门,竟误杀了他。听到华文华武恭喜他杀人了之后,华太师的脸上竟一脸的惊慌。虽然《大明律》辅以《大诰》让洪武年间的大明官员每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成化年间的官员的日子已经很好过了,此时的皇帝也不像开国的老朱那样仿佛跟自己手下的官员都苦大仇深,恨不得个个都剥皮揎草了。贵为当朝一品太师,杀个把平民,不会引起什么大不了的后果。但此时的华太师竟然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说明他缺乏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换句话说,他可能从来都没有杀过一个“好人”,严谨的说应该是“没有触犯过大明律的”,因为一个拎砍刀的教书先生真的不好判断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在唐伯虎充当了一把律师,把一个误杀案件成功的辩护成一个神棍愚昧的自杀案件之后,华太师才如释重负,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还破格提拔唐伯虎做高级伴读书童。在影片末尾点秋香之际,唐伯虎跟华夫人起了冲突,两人要干架,这时候华太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权势去压唐伯虎,而是跟唐伯虎讲道理,以理服人,这一点就证明华太师并没有用官位压人,滥用职权的恶习。理由很充分,“秋香毕竟是我华府的人,你要娶她,就得按华府的规矩做”,是啊,别说是堂堂太师府,就是一般的平民人家,女方提出了诸如“要房要车”等条件时,你要么照办,要么回家继续打光棍。

  综上所述,华太师是一个好人。他虽然位高权重,但不欺压良善,时时刻刻讲究以理服人,并且待人和善,平易近人。华太师身上的这些良好品质除了让他官运亨通,抱得佳人(华夫人)之外,据考证,他还和唐天豪有过交集,二人在成化年间的某件大事上还并肩战斗过,并且由于相互尊重还产生了一点若有若无的友谊,这些将在后面的想象部分给大家详细表述。

  上面我们分析了唐家霸王枪,唐府管家,华太师的相关问题,那么,《点秋香》中的另外几个重要人物,比如夺命书生、华夫人、朱茜……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有兴趣的朋友,请看下回分解。

标签: 唐伯虎点秋香经典台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