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51剧情网 其他电影 172 0

《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遥望南方的童年》是易寒执导的写实类电影,于2007年在国内上映,与同年上映的《集结号》、《投名状》等电影相比,《遥望南方的童年》票房只有0.1万,可谓惨不忍睹,甚至当年的电影票房排行榜都选择性地将它忽略。尽管如此,这部拍摄用时19天、前期投入仅仅30余万元的电影,截至今日的豆瓣评分却高达9.4。

德国哲学家高达美曾说过:“影片的观众如何解读一部电影,才是这部电影对观众的意义。这个意义千奇百怪,但可以肯定的是,绝非导演自己限定的意义。”正是得益于此,《遥望南方的童年》才能从万千剧作中脱颖而出。

该影片以乡村教师易明堂开办幼儿园为叙事主线,集中展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易明堂对现实的反抗,企图让困境中的留守群体坚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影片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该电影低票房、高评分背后的价值所在。

01、写实情景的构建:这里没有“表演”,只有“事实”《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导演易寒的三哥,在江西宜春担任教师已有18年,后来妻子下岗赋闲在家,夫妻二人便决定开办幼儿园来增加一份收入。但幼儿园营收状况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不仅没有赚到钱,想要解散又解散不了,因为孩子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根本没有人来妥善地照看他们。无奈之下,夫妻二人选择了默默坚守,以期能给无辜的孩子们填补那份缺失的温暖和陪伴。

作为导演的易寒认为,三哥三嫂的境遇是一个非常震撼的电影题材,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状态也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随后易寒花了19天的时间将之拍成电影,也就有了这部《遥望南方的童年》。

初看电影,我们便可以发现影片创作呈现出2大亮点:

首先,非职业演员的本色出演

《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说过:“电影中演员的性格从第一分钟起就由其外表决定了。”为此,导演全部启用当地农民和留守儿童饰演影片中的人物,这种本土化的角色设置有着职业演员不易替代的作用:

本色出演无需感悟角色,降低了对演员表演能力的要求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经历和背景,若启用职业演员饰演一个与自己身份迥异的角色,无疑会对演员的表演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而当地农民和留守儿童在镜头前再现自己的生活日常,难度则大大降低。

本色出演使得影片中的人物更接地气,也更能反映真实对于演员在影片中的优劣表现,观众往往会感叹:“演得真像”或“演的一点都不像”。事实上,职业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拔高或压低角色,从而影响观众对角色的理解。非职业演员的本色出演就大大减少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使得影片中的人物更接地气、更显真实。

本色出演避免了观众对专业演员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以小品演员宋丹丹老师为例,因为长期塑造同类型的人物,观众对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春晚的舞台上,虽然她具备全面的表演功底,也尝试去改变自己的戏路,但观众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难以改变。启用非职业演员则有效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其次,颇具特色的地方方言

《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中国广袤的地域环境和多民族特性造就了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而方言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母语”,其本身所包含的特殊性正是导演所要表达的含义之一:

还原客观真实:普通话在中国的大部分乡村并没有得到普及,乡民在日常交流中依旧习惯使用方言,若使用普通话则会大大降低人物形象的真实感。方言自有其独特魅力:对于当地农民和留守儿童来说,方言本身所携带的情感迸发不需要刻意琢磨,其独有的魅力间接淡化了多余的表演痕迹。方言暗示了农村与时代发展的距离:尽管村里很多人都去“南方”打工,但乡村的烙印并没有发生改变,他们依旧延续着自己的乡音。影片中方言的使用,正是人物保守的一种体现,也暗示了农村与时代发展的距离。《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粗粝的影像往往蕴含着原始的力量,在剧本创作、演员选取以及语言风格上,导演均大胆且讨巧地采用了原生态的方式,力图将原汁原味的故事和最真实的感受呈现给观众,也让观众相信影片中的情节就是一件件村里发生的事,而不是演员表演的故事。

02、从真实中管窥超越剧情本身的电影内涵《遥望南方的童年》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导演也力求借助特有的叙事手法引发观众对现实产生思考,这也决定了故事和剧情不过是外壳,这层外壳背后自有其深刻的电影内涵。

(1)村口的老樟树:无望等待中守候希望的微光

《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坨坨的父母外出打工时,和他在村口的老樟树下分别,并且骗坨坨说过几天就回来。大人们总以为小孩子不记事,小孩子的伤心难过无关痛痒,睡一觉就全部忘记。殊不知大人们的所作所为早已被敏感的孩子记在了心里。

自此,每逢不高兴或想念父母的时候,坨坨都会去老樟树下坐着等待,或许在坨坨的脑海里父母的具体长相已经变得模糊,但父母曾经带给他的血浓于水的爱和陪伴却让他始终铭记,老樟树已经成为他在无望等待中守候希望的微光。

事实上,当时的生存环境注定了坨坨的等待:

一方面,田间的劳作难以维持生活的保障,外出务工成为了坨坨父母赚钱的不二选择;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的父母处于社会的底层,并不具备长期接纳他到城市生活的现实条件。所以,即便是明知坨坨处于“留守”状态,其父母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而等待也会变成一道枷锁长期束缚在坨坨的身上。

(2)关于“南方”的隐喻:乡土巨变的“罪魁祸首”

《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在谈到这部电影的创作动机时,导演易寒说:“我出生的年代里生活也很苦,但由于父母都在身边,精神生活上是饱满且快乐的。现在的孩子却因为父母去‘南方’赚钱养家,而不得不过着残缺的童年生活,无奈只能遥望‘南方’。”

通过易寒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遥望南方的童年》中的关键字“南方”除了阐述留守儿童之所以留守的原因之外,也有着其特定的内涵。影片中讲述的“南方”是深圳,但导演所要表达的内涵并不仅限于此。

“南方”可以是任何一个寄托财富梦想的城市、可以是任何一个外出务工人员的容身之所,也可以是任何一个造就儿童留守的根源。影片之所以选择深圳作为“南方”的代指,是因为它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最能反映急剧转型中的乡土巨变。

(3)“读书有用论”与“南方”的正面交锋

《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回到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易老师在村口张贴招生启事,没想到却遭到村民的嘲讽:“读书有什么好,而今读书有什么用?易老师师范毕业,一个月才拿千把块钱,我姐夫家的儿子,初中都没毕业,到深圳打工,三四千块钱一个月,并且还管着大学生。”

对于村民的嘲讽,易老师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没做解释,也不知道如何解释,但是他还是用迎难而上的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导演在该问题上并没有浪费过多笔墨,只是借助易明堂对现实的反抗,同时用镜头将“读书有用论”和“去南方打工赚钱”两种观点搬上荧幕,真实反映出当时人人急于过上好生活,又无法预见投资教育带给自己的切实好处之间的矛盾。

除了上述隐喻之外,导演刻意将影片中涉及到的“不太光明”的剧情均安排在了夜晚:

《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李响的父亲来请求易老师收留李响作为其幼儿园的老师;易老师的媳妇统计幼儿园的学费,侧面暴露出其开办幼儿园的本意;李响错怪了幼儿园的孩子坨坨,但是没有勇气当面承认错误,只得晚上来向易老师认错;秀秀的母亲因其丈夫出轨来找易老师哭诉,藏着阴暗中的她终于放下了自己的负担,大声的宣泄着自己的委屈;易文才准备外出打工,但孩子太小不能跟着自己,只能托孤给易老师。昏暗的光源设计一方面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真实感,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影片中“不太光明”的人物心态,从而起到语言不容易表达的特殊补充作用。

03、遥望“南方”,我们还看到了什么(1)留守的不仅仅是儿童,还有老人和失落的乡村

由于易嫂没有幼师资格证、夫妇二人又无力购买校车,幼儿园被迫停业。纵有百般失落,易老师还是决定亲自把这些孩子送回家,但是在送孩子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所熟悉的乡村中处于留守状态的不仅有儿童,还有风烛残年的老人。

《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坨坨的奶奶双目失明已有十余年,平日的生活中,那双饱受岁月磨砺的手充当着自己的眼睛,尽管多年一个人的生活让她学会了与孤独为伴,但空洞的世界倘若再缺少一份温暖,余生的悲苦我们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并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停歇,反倒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哺育自己的乡村,以乡村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传统家庭结构也慢慢地被瓦解,乡村变得失落,并渐渐成为最终的留守者。

(2)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曾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这句话用在易老师及留守群体身上并不为过:

《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一方面,易老师一边承受着村民的嘲讽,一边靠着自己微不足道的工资贴补幼儿园的开销。他靠着自己朴实的方式改变着留守儿童的生活,也在用无声的反抗展现着自己对现实困境的回击。当然,导演无意强调易老师的付出和奉献,他只是易老师对现实的反抗向观众展示人性的美好。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不佳,但整部影片几乎没有出现一个孩子哭闹的镜头。或许是长时间的等待无果让他们学会了在苦难中逆来顺受,亦或者是残酷的世界让他们脱离懵懂、学会了成熟,不管怎样,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困境中仍然坚守对美好的向往,是最能打动观众的。

结语《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平民故事,探访被阳光遗忘的乡村真实

导演以写实的风格、简单的剧情以及朴实的表演,勾勒出农村留守群体的生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题材衍生出厚重的社会人文内涵:

时代变迁是不可逆的,它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乡村的生活节奏和家庭结构。即使留守儿童没有流泪,我们也应该看到,本是天真活泼的他们却染上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困惑,虽然适当的磨砺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但当这种磨砺变得过于坚实、难以抗拒的时候,磨砺必将变为一把如影随形的枷锁,慢慢地磨灭他们该有的灵性,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

标签: 匈牙利电影解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