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乱名: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与实销量无关(转载)

51剧情网 其他电影 84 0

金榜乱名: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与实销量无关

   大量号称在美国登上各种“畅销排行榜”的书籍,呼啸着向中国读者扑来。这些舶来的排名,真是“畅销榜”,还是“洋垃圾”?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走进美国的书店,几乎每本新书上都标着“全国畅销书”之类的广告语。比如最近,6个最著名的十佳书榜上一共就包括了22本书。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书榜可信吗?

  排行榜林立

   过去没有这么多的畅销书榜。最早的美国畅销书榜是1895年设立的,当时是一本如今早已停刊的文学杂志《书人》的每月栏目。最早的期刊排行榜是由《出版周刊》1912年设立的。《纽约时报书评》在1942年才有每周固定的畅销书榜栏目。

   而如今全美有40多个畅销书榜,它们似乎显示出,某些书籍在全美或者不同范围的图书市场中取得了成功。不管怎样,没有一个榜的制定者会调查跟踪每本书在全国的销售情况;即使是全国性的畅销书榜也只是从书籍零售商那里收集具体销售数据样本,然后依此类推到全国的情况。

   《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是公认最权威的,这是因为报纸本身的威望以及对销售情况的调查广度。每周《纽约时报》都从将近4000家书店得到销售报告,并从批发商那里获得关于零售商的大量信息,其中包括礼品店、报亭和超市。

  排名标准各异

   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也存在很大偏差。比如斯坦福大学的阿兰·索仁森研究发现,有109本没有被包括在2001年和200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的小说,销售情况却比上榜的某些书还要好。

   其他畅销书榜的采样范围更小。《旧金山记事报》和《洛杉矶时报》以及其他一些报纸的书榜只统计本地区的销售情况。“巴内斯和诺伯”以及“亚马逊”这两大网络书店只依据自己的销售情况计算畅销书排名。“巴内斯和诺伯”统计其网站及870家连锁店中的销售情况,而美国书商协会的排行榜只统计独立的书店,只从全美约2000家独立书店中的460家获取数据。而商业性的《图书馆期刊》,则根本不考虑销售,只按图书在图书馆中的借阅率来进行排名。

   畅销书榜常常区分精装书与平装本,并且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划分:小说、散文、儿童书籍等。但《今日美国报》则不加区分地列出前150位的名单。

   众多书榜显示的,其实是书籍整体销售这块大蛋糕的不同部分。即使某些书榜表示的是同一部分,其采样也是不同的,所以书榜之间出现了惊人差异。例如小说《皮肤浸润》在全国书商协会榜上排名第10,却在《今日美国报》仅排名121位;哈金的《战争垃圾》在“亚马逊”排名第7,却没有登上“巴内斯和诺伯”的前25;这一畅销书榜上排名第3的《雪上的光亮》,却仅在“亚马逊”排名第22,而这两本书都没有进入《纽约时报》或《出版周刊》的畅销书榜。

  销售数字是谜团

   实际上,畅销书榜显示的是给定地区中一本书相对于其他书籍的销售情况,或者显示出这一地区市场的小环境,未必能揭示出一本书本身能卖多少。电影迷能在网站中找出某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但那些《达·芬奇密码》的爱好者们,虽然知道这本书在几乎每个书榜上都名列榜首,却无法知道它一周卖多少本,或者赚了多少钱。同时,销售的准确数字也不能及时反馈。

   怎样的销量就能使一本书进入《纽约时报》书榜呢?这并没有准确的界限,但是索仁森研究指出,一本能登上精装本小说榜的书一周卖了不过2108本。而大多数书甚至很难维持这一基本销量,销售高峰一般在出版后第二周达到,然后便稳固下降。

   而畅销书榜上准确销售数字的缺乏,对于出版者来说倒正合心意,因为实际上即使号称畅销的书,实销量都相当低。出版商喜欢在宣传书籍时把它称作“全国畅销书”,因为这将创造一种动力。

  洋榜单入侵中国

   当然,出版商不能把所有书都贴上“全国畅销书”的标签。但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出版者自有策略。比如许多书店都会对出现在畅销榜上的书进行折扣(一般是《纽约时报》畅销榜上的),并且把它们放在显眼的位置,这些措施都将促进销量。

   从这点看来,一本书的名声就如同滚雪球:饥渴的读者觉得他们也应该读一本其他人都读了的书。索仁森的研究表明,《纽约时报》精装本小说排行榜对销售有直接的推动作用:那些第一次登上畅销书榜的作品,销量将因此得到57%的提高。

   在中国目前引进的大量书籍中,许多也被书商加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冠军”等标签。由于读者的盲目迷信,那些名不副实的垃圾书似乎越发泛滥成灾。如果一味跟随这些排行榜的趣味,那么中国图书市场将完全失去自己的特点。(祖雷塔)

标签: 战争电影排行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