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51剧情网 其他电影 325 0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金宣布承认乌东两区为独立国家之后,俄乌冲突全面升级。这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乌克兰政府投资,乌克兰国防部提供坦克,却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合拍片——

《机器人:英雄不会死》,又译《钢骨》。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这部电影的主演有三个:罗曼·亚西诺夫斯基、维亚切斯拉夫·多夫琴科、耶文·尼什丘克。豆瓣收录他们的作品不多,百科也没有详细资料,不关注乌克兰电影的小伙伴,大抵是不认识他们三个的。这里,我们不再赘述,因为不影响阅读。

但是该片的导演和编剧,却都赫赫有名,咱们来分开简要介绍一下。

导演阿希姆特·塞塔布拉耶夫,他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却是二战后被迁移到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他的曾祖父是海军上尉,曾参加过加里波利战役,父亲是克里米亚鞑靼贵族,母亲是Haitarma合唱团创始人之一,妻子是乌克兰著名表演家Igor Kondratyuk的制片人Ivanna Dyadyure;他的整个家族成员,要么从事艺术行业,要么从军从政,是乌克兰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之一。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阿希姆特·塞塔布拉耶夫原本是研究戏剧和音乐的,但俄乌冲突之后,他就转行当导演了,而且拍的几乎全是关于俄乌冲突的战争片:《归途望乡》《切格瓦拉行动》《他人祈祷》《近卫军》等等。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而令人意外的是,这部电影的编剧竟然是一个俄罗斯人——纳塔莉亚·沃罗日比特。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这位美女编剧的来头也不小,纳塔莉亚·沃罗日比特毕业于莫斯科文学院,早在2009年,她的多部剧就在莫斯科、伦敦等多地巡演,比如她导演编剧的《恶徒》,2017年就曾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首演;而在俄罗斯,她可谓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知名编剧,比如俄罗斯口碑佳剧SCHOOL (2010)、电影 STEEL BUTTERFLY (2012)、WILD FIELDS (2016) 、CYBORGS (2017) 等作品的领衔编剧就是纳塔莉亚·沃罗日比特。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按理说,一个乌克兰导演和一个俄罗斯编剧怎么会合拍一部关于俄乌冲突的电影呢?

但神奇的是,两人竟然真的合作了,而且效果还不错——《机器人:英雄不死》成为了乌克兰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很多俄罗斯观众也看过这部电影。

究其原因,是因为两人用“准纪录片”的形式来呈现那场惨烈的战争,用凛冽的镜头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冷眼旁观俄乌的“困兽之斗”。

下面,扒姐就结合着剧情,带大家了解一下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片。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2012年,彼时的乌克兰为了迎接欧洲足球锦标赛,决定重建顿涅茨克机场航站楼。不成想,两年之后,航站楼在俄乌冲突中沦为了废墟。愤怒的乌克兰人为了抗击俄罗斯人的攻势,发起了顿涅茨克保卫战。

可是当时的乌克兰内战加剧,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去作战。于是,乌克兰学生、教师、矿工、农民、艺术家等各行各业组织起了志愿者,作为最后一批支援兵力前往支援。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军车在开往前线的途中,一行人心态不一:有些人心怀忐忑,面色惶恐;有些人满不在乎,视死如归;有些人唱起了歌,有些人拉起了家常......

这时,一个乌克兰小伙突然咆哮道:“让那该死的俄国佬放马过来!”

话音刚落,一枚俄罗斯的火箭弹击中了军车,一名士兵顿时被烧焦。

惶恐不已的众人赶紧跳下车寻找掩体,且战且走。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好不容易到了航站楼,众人却发现它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大家正在不知所措时,一位艺术家志愿者安慰道:“别客气,这里就是我们的工作室!”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可战场毕竟不是“工作室”,而是人间炼狱。

这些毫无战斗经验的志愿者,不仅要应付俄军,而且还要应付分裂势力,疲于奔命。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此后便是文戏和武戏的来回穿插:武戏方面,无外乎就是交火战斗、运送伤员、互换俘虏等战争片的常规场景;而文戏方面却令人五味杂陈,有想老婆的,有想学生的,有打了半天不知道为啥打的,有打了半天感觉是“自己人打自己人”的......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影片的结尾,航站楼实在是守不住了,指挥官让他们撤退,众人都不愿意撤退。

这个伏笔跟开头及片名遥相呼应——你们是机器人不怕死,你们是钢骨永不撤退!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虽然,电影没有给出这场战争的结局,但是现实却给了:顿涅茨克战役(又名顿巴斯之战),一共持续了242天,以俄罗斯支持的独立派胜利而告终,留守在航站楼的乌克兰士兵全军覆没。据统计,这场战役一共有200余名乌克兰士兵及800余名分裂派士兵丧生,而这些死去的乌克兰士兵主要是来自学生、老师、工程师、艺术家组成的志愿者!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这场惨烈的战争给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都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和反思。所以,乌克兰导演导演阿希姆特·塞塔布拉耶夫和俄罗斯编剧纳塔莉亚·沃罗日比特才有合作这部电影的可能和动力。

该片拍摄之时,乌克兰政府提供了一半的资金支持,乌克兰国防部则是主动提供坦克等武器装备支持。俄罗斯虽然明面上没有支持,但能够容忍他们国家的编剧去创作一部乌克兰视角下的俄乌冲突,这不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支持吗?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豆瓣网友给这部电影打出了6.2的分数,很多影评人将其定义为一部“平庸的战争片”,甚至定义成乌克兰的“抗俄神片”,扒姐是不认同的。

首先,这部电影以乌克兰视角来拍没错。但是,它是乌克兰导演和俄罗斯编剧的联手之作,用的是“准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换言之,真实的战争场面就是那样的,他们极其冷静而又克制地做了“还原”而已。

其次,该片并没有回避乌克兰自身的问题。比如,当时乌克兰内战搞得一团糟,没有兵力去出征,竟然让自愿者上前线;比如,乌克兰士兵认为“我们的头头很软弱”;再比如,很多人都不知道为啥而战等等。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然后,影片并没有回避战争的必要性问题,而且还追问了战争是否是正义的。对于俄罗斯士兵来说,他们都是诚实、正直的人,一直相信自己的国家;那么,对于乌克兰士兵来说,不也是如此吗?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最后,影片探讨了和平的可能,只是借演员之口说出来的:“听说,我们是一条船上的!”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写到这里,扒姐感觉这部电影不仅拍出了俄乌冲突的结局,而且还写出了双方纠结矛盾的心态。

对于俄罗斯来说,它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做战略部署,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果真是他们情愿的吗?想要的吗?

而对于乌克兰来说,自身的内部问题一大堆,还要疲于奔命地去应对外部势力,他们果真能够战到一兵一卒吗?

两个国家有着很深的渊源和联系,但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这一瞬间,还有和解的希望和意愿;那一刹那,顿时反目成仇、你死我活。

都说人生如戏,可这现实帧帧幕幕都是戏。只是演员拍完戏,可以出戏;士兵上了战场,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电影《机器人:英雄不会死》,拍出了乌克兰的结局。

可俄乌冲突,才刚刚开始。

俄乌冲突升级,让我想起了一部乌克兰战争片,编剧是俄罗斯人

我是圈外扒姐,希望世界和平!

标签: 战争电影介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