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病人》:浪漫感伤的爱情背后,是对“无国无界”世界的向往

51剧情网 其他电影 102 0

1996 年,初出茅庐的美国导演安东尼·明格拉,将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于1992年出版的小说《英国病人》搬上了大荧幕。在第69届奥斯卡上,这部电影包揽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9项大奖,成为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历史上的一部杰出之作,也让人们重新关注起小说原著。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架飞机坠毁,飞机上的人被烧得面目全非。人们难以辨别他的身份,就叫他“英国病人”。修道院的护士汉娜担任起照顾这位”英国病人“的任务,这两人相处的过程中,这个神秘病人的故事和他背后的的身份,也慢慢在我们眼前揭开。

在原小说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影片保留了故事的内核,战争背景下的两性和民族故事也没有被改变。但导演改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对原本故事线和人物进行了删减,对人物刻画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使故事逻辑更为缜密,角色更加丰满立体,也更适应电影艺术的屏幕展现形式。

整个影片情节的重点是这位“英国病人”阿尔玛希和人妻凯瑟琳的凄美爱情故事,但在爱情主线的背后,影片内容也涉及到战争、道德、民族等多方面的话题,将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升华为对残酷战争下,对伦理道德、人性、多元文化和民族融合的思考。

这篇文章,我将在概述影片主要情节的过程中,从影片打破传统的叙事手法、人物对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的探索、道德人性层面的探讨和影片背后反映出的“无国界”民族融合的主题四个方面进行解读,进一步挖掘为何这部改编电影能够赢得如此多美誉的原因。

《英国病人》:浪漫感伤的爱情背后,是对“无国无界”世界的向往

01 两个时空,两段爱情,在穿梭交错的现实与过去中展开1、利用平行交叉蒙太奇,两个时空下的两段爱情自如穿插。

整部电影采用了平行交叉蒙太奇的叙事手法,两条故事线索并行,在时空交错中呈现给观众两个不一样的浪漫感伤的爱情故事。

第一条线:主人公阿尔玛希和凯瑟琳之间悲惨的爱情故事,是影片的主要情节,也是叙事主线。导演以回忆的方式在观众面前断断续续地展开。

在飞机坠毁,阿尔玛希成为“英国病人”之前,他是匈牙利籍的一位历史学家。在沙漠中,他偶然遇到了凯瑟琳就疯狂地爱上了对方。无奈凯瑟琳是一位有夫之妇。但凯瑟琳和丈夫杰佛的婚姻更多是一种忙碌中的依偎,只有当她和阿尔玛希在一起时,凯瑟琳才能感受到灵魂上的触碰。但两人的私下密会很快就被丈夫杰佛发现,他计划驾驶着载着凯瑟琳的飞机冲向阿尔玛希,企图三人同归于尽。但阿尔玛希躲过了飞机碰撞,杰佛和自己心爱的凯瑟琳却因此离世。

第二条线:从回忆里出来,是另外一条现实生活里的爱情线。盟军的女护士汉娜,遇到了来自印度的上尉基普。汉娜每天照顾着阿尔玛希,吉普则是负责为英军排除地雷的小分队队长。这个有着古铜色肌肤,带有异域风情的东方男子,深深吸引了汉娜的注意。两个人也在相处过程中暗生情愫。但两人不同的文化背景,身份地位,注定了这段爱情没有结局。

四个角色、两个时空,整部影片就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自如地切换。但整个影片故事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背景让整部电影的爱情线具备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迷离的爱情在充满了死亡和不确定的战争背景下显得异常可贵,又异常脆弱。无时无刻的炮火、征战、逃亡都让爱情的星火处在被浇灭的危险之中。两条交织在一起的爱情悲剧线,构成了《英国病人》这部电影复杂的叙述。

《英国病人》:浪漫感伤的爱情背后,是对“无国无界”世界的向往

2、故事情节自然呼应,让影片内容连贯又富有逻辑。

影片除了利用回忆和现实相互交错的平行蒙太奇叙事手法外,整体框架上还采取了一种传统的好莱坞式的电影结构。

电影开篇,一支毛笔在红色的石壁上勾勒出类似一个女人身体的形状,通过两分钟的超长特写,镜头随着毛笔的运动缓缓展现。背景音乐,是舒缓的女人的低声吟唱,穿插着竖琴悠远悠长的旋律,再加上充满着异国风情的曲调,为整部影片凄美的爱情故事埋下了一个伏笔。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一望无垠的沙漠,整个故事也在这无垠的沙漠中展开。而在影片的结尾,汉娜和基普分手,画面中又回到了广袤的沙漠,依然是一片荒凉。

影片的叙事还有很多地方这样类似的呼应,例如英国病人在翻看一本旧书时,当书落到地上,看到散落第一的泛黄的旧照片,自然而然回忆涌上心头。而镜头此时,画面也渐渐淡入回忆深处。

内容上的前后首尾呼应,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特别是让断断续续的回忆和现实的穿插,显得更加自然和有关联性。

02、探索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打破身份、宗教、国籍的枷锁憎恨标签化却逃不过被标签的阿尔玛希,用选择性遗忘进行无声的抗议阿尔玛希憎恨被占有,被标签化,但他的一生却都在悲惨地在“被标签化”中度过。

为了救凯瑟琳,阿尔玛希穿越沙漠寻求援助,但当他终于遇到盟军英国军队时,却因为自己独特的名字“阿尔玛希”被误认为是德国人。对方不仅不愿意帮他,还把他扣押在沙漠中。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将情报提供给敌军,从而获得德军的援助。即便如此,他依然无力挽回凯瑟琳的生命,只能载着凯瑟琳的尸体在沙漠里无目的地飞翔,但却因为这是一架英国飞机,惨被德军击中。飞机坠毁导致他面目全非,无法辨认身份的他又因为自己的英国口音被人称为“英国病人”。

从一位匈牙利历史学家,到无名无姓的英国病人,自始至终的标签化让阿尔玛希丧失了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所以,当自己被再次救起时,他的心理上选择性地屏蔽掉了关于自己姓名和身份的一切信息。

在我看来,这背后其实是他对于过去所有强加于他身上标签的嘲弄。在战争时期,一个人的标签,包括国籍、姓名、身份等,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区分的标识,特殊的环境背景甚至使之成为一个人命运走向的决定因素。主人公这样“刻意”的遗忘,其实代表着的是影片背后对战争分裂的憎恶,和对和平平等,民族融合的美好向往。

《英国病人》:浪漫感伤的爱情背后,是对“无国无界”世界的向往

时刻寻求身份认同的基普,却在文化冲突中遭受自我身份撕裂和阿尔玛希憎恨标签化恰好相反的,是来自印度的”排雷小哥“基普。基普始终在寻找着身份上的认同。出生在印度殖民地国家的他,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充满了对殖民国家的认同感,他甚至不惜背井离乡为殖民自己国家的英军作战抗敌,每天帮英军排除德军的炸弹和地雷。他努力想要融入白人的世界,但他不一样的皮肤、他头上裹着的头巾和那一头长发,却让他无法真正获得西方社会的认同,他本人始终处在一个认同和反认同的矛盾和挣扎中。

在基普与汉娜相恋之后,一个来自东方,一个来自西方的两种不同文化有了碰撞。汉娜被这个有着古铜色皮肤,充满着异域风情的男人所吸引,基普在寻求白人的身份认同中,也希望追随汉娜进一步吸收西方的文化。但在两人相处过程中,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矛盾就显现出来。影片中有一段是两人在一起读一本旧书,汉娜总是不自觉地要去纠正基普,而基普在感受到这种对方无时无刻都想着要改变他的这种思维后,也心生矛盾和不解。

两人相处中的矛盾和冲突,背后代表的正是二战背景下,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殖民文化对被殖民文化的一种同化和压迫。直到最亲密的战友被德军的地雷炸死,面对自己始终忠诚的英军的残忍背叛,基普心中对本民族文化的那种认同感和自豪感才终于被唤醒。

《英国病人》:浪漫感伤的爱情背后,是对“无国无界”世界的向往

03、理智面对情感,道德面对战争,一切标准终被瓦解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设定,这部电影还探讨了对伦理和道德、理智与情感的内容。

爱情面前,人性占上风,理性会崩塌阿尔玛希和凯瑟琳的爱情,既有两情相悦的珍贵,又因为是出轨行为令双方倍受折磨。最痛苦的,莫过于凯瑟琳的丈夫杰佛,心灰意冷的他甚至选择牺牲三个人的生命,同归于尽。

但我们在看完这部影片,反倒不会去责怪两个私下偷情的人,反而会去惋惜这段爱情的消逝。其实在于,影片中对着爱情中的人性的刻画。阿尔玛希和凯瑟琳的爱情,显露了很多人性中的矛盾。

他们问对方:你最厌恶和最喜欢的,是什么?

凯瑟琳回答:我最爱的是自己的丈夫,最厌恶的是谎言。

但事实却是,她却对丈夫隐瞒了和阿尔玛希私下幽会的事情。阿尔玛希说自己最讨厌是被占有,但在和凯瑟琳相处的过程中,他却无时不刻不想着占有凯瑟琳。看着凯瑟琳的身体,他指着凯瑟琳锁骨凹陷的部分说:这地方归我了!还命名为“阿尔马锡海峡”。当凯瑟琳说,让我们忘记彼此吧,他却无法放下这段感情,拒绝分手。嘴上说着最讨厌被占有,在实际行动中又充满着占有欲。

我们常说:恋爱中的女人会丧失理智。在爱情面前,人性很难战胜理智,理性很难打败感性。

在我看来,两人在这段感情里的矛盾行为,展示了人性的两面性,一边是光明,一边是黑暗。在道德的约束下,人们总是会选择追逐光明,没有人想要堕入黑暗。但同时在人性的驱使下,人又难免会陷入不理智的怪圈中。

《英国病人》:浪漫感伤的爱情背后,是对“无国无界”世界的向往

战争面前,道德会沦丧,正义被击碎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背景。从历史上回顾,德国军队属于纳粹,显然是站在不正义的一方,但阿尔玛希为了救他心爱的凯瑟琳,却站在了德军一边,做出了在我们看来是违背正义和道德的行为。为了获得德军援助来救凯瑟琳,阿尔玛西将沙漠中的地图交给了德军。但最终牺牲了自己信仰和人格的他,也没能换回心爱人的生命。

如果我们将自己置身于阿尔玛希的角度,他的行为真的是完全不道德的吗?正如影片中,有人质问阿尔玛希: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出卖地图让成千上万的人死去。”

“早就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战争中死去了。”达尔马西淡淡地回答。

处于道德两难境地的阿尔玛希,那时的选择其实是被现实所逼的无奈之举。因为首先我们要考虑到,阿尔玛希这样的行为是发生在残酷战争进行时,这是一个让希望毁灭、信任丧失、爱情破碎以及生命流逝的时代,是一个本就没有任何正义和道德可言的世界。那处在这之下的小人物阿尔玛希,我们又如何有资格站在伦理和道德的角度去评价阿尔玛希的行为呢?

《英国病人》:浪漫感伤的爱情背后,是对“无国无界”世界的向往

04 《英国病人》背后,是对“无国界”世界的畅想,和对文化融合的向往很多人说《英国病人》是一部反战电影,但这部电影对战争的态度并不像很多批判性的电影一样,一味地歌颂和平,谴责战争。《英国病人》更像是站在上帝视角,平淡地叙述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几个普通人的故事。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一个完整的多面体形象,每个人既有闪光面也有阴暗面。阿尔玛希选择将作为情报的地图交给德军,背叛自己的信仰,只为救一个可能已经死去的人。汉娜作为护士,选择留在修道院照顾一位英国病人,却不去前线支援。

在战争的大背景下,我们无法去谴责他们的行为是否道德。因为面对战争的残酷,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幸免于难。在我看来,这本质上其实反映出导演通过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一种“无国界”的思想。每个人,每个民族,其实都是平等的。

影片的最后,凯瑟琳给阿尔玛希留下的遗言也反映了这一主题。凯瑟琳在黑暗的洞穴中写道:

“我别无所求,只想和你一起漫步在一个没有地图的乐土,那里有着沐浴在爱河中的人,不分种族。”

《英国病人》:浪漫感伤的爱情背后,是对“无国无界”世界的向往

写在最后《英国病人》这部电影里对个体和民族文化的深刻探讨,对我们现实世界有深刻的启发。当前,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构成了现在全球多维交互的世界。

像影片中的基普一样,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能导致个体对自身民族文化在认同上出现矛盾。但正如凯瑟琳所期望的那样,这个世界不应该被地图上的界限所划分。文化本身就很难被定义界限,就连种族国籍,地理位置,空间差异等都不能够隔绝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等到文化像空气一样,越来越潜移默化地影响世界各个角落的每一个人时,那这个世界,也许终将是一个“无国亦无界”的未来。@谭子在这里

标签: 匈牙利电影解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