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克》:所谓灵魂救赎只是假象,生活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轻重

51剧情网 其他电影 258 0

1990年,美国医生麦克•道格拉提出了一个概念,他通过实验证明,人死后体重会减少21克,在死亡瞬间离开人的身体的就是人的灵魂,因此灵魂的重量就是21克。

2003年,墨西哥著名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借用“21克”概念拍摄了一部同名电影,这是他的第三部长片,也是进军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影片延续并强化了《爱情是狗娘》的风格,一反传统的叙事结构,寄托伊纳里图对生与死、得与失、轻与重等生命议题的思考。

《21克》:所谓灵魂救赎只是假象,生活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轻重

“21克”的重量本身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人的生命来说不可或缺,缺失了则如同行尸走肉。而生命的轻重又由什么决定的呢?《21克》中对生命轻重的辨证关系的探讨,让人想起了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一段著名的话:

“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与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别大地也就离别真实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01 形式大于内容?不,复杂的叙事手法和剪辑和电影主题高度贴合

伊纳里图喜欢在电影中进行多线索叙事,以一个突发事件作为故事切入口,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物被卷入其中,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从而推进剧情,人物彼此的命运也开始互相交错影响。在《21克》中,故事布局也是如此:

大学的数学教授保罗,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生命已岌岌可危,心脏移植手术是他唯一的希望,前妻回来照顾他,并且希望通过手术生一个孩子,留下血脉。杰克曾经是一个酒鬼和罪犯,在一位牧师的帮助和教导之下,他改头换面,艰难地开始重新做人。克里斯汀一度沉迷于酒精和毒品,改过自新后拥有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但杰克不慎制造了一场车祸,克里斯汀的丈夫麦克和两个孩子在车祸中丧生,由此毁了克里斯汀的幸福生活,却使保罗获得了麦克的心脏而得以重生。

《21克》:所谓灵魂救赎只是假象,生活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轻重

和处女作《爱情是狗娘》一样,伊纳里图通过一个车祸的十字路口建立了的故事交叉点,三个家庭的命运开始相连。但是《21克》的主题和叙事手法比《爱情是狗娘》还要庞杂得多,除了多线叙事,还有大量的倒叙、插叙,故事的前后顺序被彻底打乱。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很多观众看得一头雾水,觉得拍得很乱,也有影评人批评“整部电影形式大于内容”。

我个人认为《21克》的叙事手法和剪辑与电影的主题是相互成就、高度贴合的,这也是理解这部能获得业界高度肯定的电影的关键所在。

首先,最大的亮点是对时间的处理。在叙述手法上的创新,已有《低俗小说》的板块架构和首尾回环、《罗拉快跑》的重复式叙事时空结构等等珠玉在前,而《21克》在叙事上的突破在于无规律的切换,剧情看似在现在、过去、将来之间没有规律地跳跃着。实际上电影以保罗在医院病床上奄奄一息作为第一幕,就是故事的时间起点,以保罗的死亡作为结尾,整部影片就是垂死的保罗对生前经历的回忆。保罗弥留之际,浮现在脑海里的是凌乱的记忆碎片和情感碎片,电影直接展现了这种状态,所以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手法。

《21克》:所谓灵魂救赎只是假象,生活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轻重

其次,无逻辑的剪辑方式暗示了人的命运毫无逻辑,没有规律可寻。传统电影的剪辑是要自然得使观众“感觉不到剪辑的存在”,但是《21克》的剪辑“存在感”相当强,经常短短几秒就有镜头切换,观众在眼花缭乱中接受信息。电影把故事中的突发状态和偶然性作为剪辑点,强调了最终改变人命运的是不可预知的偶然性。

另外,无序场景的组接,表达了导演的旁观态度。伊纳里图2003年接受《好莱坞报道》采访时说:“我喜欢多纬度和矛盾的人物,没有人是可以被简单地说成好人或者坏人,我们只是这个巨大而复杂的环境中的漂浮物,我喜欢不加评论地展示人们的弱点和坚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的生存状况。”导演故意切断事情发展的进程,一点点地表现人物的矛盾性和多面性,展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冲突,使影片始终处于一种无序、压抑的氛围。

02 每一次生与死的抉择,就是得与失的转换

《21克》对生与死的辩论贯穿始终,影片只呈现状态和事件过程,把评判的权力留给了观众。

《21克》:所谓灵魂救赎只是假象,生活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轻重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生与死看似是对立的两面,但其实就像是生活中一切矛盾的事物,彼此间相互依存。三个核心人物面对生存和死亡的抉择其实就表达了他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认知。

身患重疾的保罗渴望活着,但在得知自己移植的心脏来自于克里斯汀丧生于车祸的丈夫后,新生的喜悦为痛苦取代。在自己的心脏将再度衰竭后,保罗拒绝了医生提出的住院等待换另一颗心脏的建议,他认为自己的再次重生就会换来另一个人的死亡,更不能将自己的生命价值附加于他人,他决心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肉体的毁灭中获得精神的重生。

杰克一生都在寻找自我,他沉迷于宗教中以摆脱罪孽感,他时常想起自己因交通事故撞死的孩子,无法面对自己的家庭,他想以死赎罪、一了百了,但命运始终和他开玩笑。对于一个以家庭幸福为生命价值的主妇克里斯汀而言,家庭的破碎意味着生命的破碎,她对保罗并无真情实感,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对杰克的复仇成为自身存在的唯一意义。

《21克》:所谓灵魂救赎只是假象,生活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轻重

对于死亡的敬畏迫使人们思考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生与死的转换,也体现了得与失之间的联结,保罗把原本给杰克准备的子弹射向了自己,而一心只想杀死杰克的克里斯汀最终选择了宽恕,保罗留给了克里斯汀一个新生命,让她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深化了影片的内涵,使它没有停留于复仇的层面,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不断在得与失之间转换,只是,等到我们明白的时候已经付出了过于沉重的代价。

03 所谓救赎都只是假象,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轻重

有不少人从电影的结尾认为救赎是电影的主题,然而仔细分析情节,对于三个人物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救赎的机会。极度渴望救赎的杰克,想自首,但讲究证据的警方觉得罪名不成立,想自杀被人所救。尽管最后克里斯汀宽恕了他,内心也不能得到终极的安宁。而真正看懂了人生的苍凉,看懂了人的衰弱的保罗,终于觉得疲惫不堪,把子弹射向自己的胸膛。每一个人物都有恶的一面,每一个人似乎都进入了被惩罚、被宽恕、然后又被惩罚这样的死循环。

《21克》:所谓灵魂救赎只是假象,生活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轻重

可以说,宗教和道德伦理不能解开这种循环,所谓救赎只是假象,只是某种逃避。

那电影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伊纳里图的御用编剧、重要的合作伙伴吉列尔莫•阿里亚加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剧本的灵感来源于“911”事件后他观察普通民众对于灾难来临时的反应,“我希望看电影的每一个人都更加珍惜他们周围的人,这就是影片《21克》后面的含义。”换个说法,就是善待生活,善待他人。

痛苦本就是21克中的一部分,然而就像电影中的人物一样,现实中的人们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拿着过去的烦恼、遗憾和痛苦去惩罚现在的自己,这样做除了让自己更加痛苦毫无意义。

庄子说:“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意思就是:所有好的与坏的来了,不欢迎也不拒绝,听其自然。一切恩怨是非,过去就不留,以此获得内心的平静。

《21克》:所谓灵魂救赎只是假象,生活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轻重

生命的重量在于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人活一世,能不被物质所击垮,不被环境、欲望所迷惑,自然就会“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人生本是一个负重的过程,为着对他人和自我的责任而负重,人生的强者不会总是为自己不幸的命运哭泣,他们会以微笑面对命运。死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生的勇气和信念,面对绝境负重前行,方显生而为人的尊严与勇气。

04 美中不足,电影中的两个瑕疵

《21克》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电影,但是离真正的神作还是差了一步,和伊纳里图最好的《鸟人》、《爱情是狗娘》等作品相比,个人认为有两个瑕疵:

“灵魂的重量”这个主题过于玄幻,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解读,反而被其他主题所掩盖。电影中多线索兼容、综合了多个主题,但是看到最后,观众可能会觉得“21克”这个代表灵魂重量的概念,并没有深入、信服的让观众接受,也没有达到足以令人赞叹的、富有新意和深意的高度。电影叙事的力度被死亡、信仰、复仇、救赎和宽恕多个主题分散牵扯,使每条线的深度有浅有深,从影片呈现的结果来看离导演的野心还有差距。

《21克》:所谓灵魂救赎只是假象,生活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轻重

节奏稍显拖沓。电影进行到40分钟左右,节奏已经显得拖沓,故事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全靠西恩.潘、娜奥米.沃茨、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三位演员精湛的演技支撑,大量“炫技”镜头实际上对叙事帮助不大,缺乏整体性和凝聚感。

写在最后

21克只是一个符号,就像《威尼斯商人》中的1磅肉那样,其意义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也不在于这种观点是否有科学依据。对于死者的身体来说21克是灵魂的体重,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灵魂上的重量无法度量。

导演伊纳里图对人生苦难的观察已经穿透了我们以往对生命的认识,没有温情脉脉,也没有拔高或贬低,电影中只有一种冰冷的旁观者态度,探究了生命的厚度,探索了对人类生存境遇和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也传递给了观众。

感谢阅读。

标签: 捷克电影解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